返回

第3783章如乐之和,无所不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涉及部落平衡、人员调配、利益权衡、教化缓急,稍有不慎,便可能前功尽弃,甚至引发新的动荡……』

    赵云这番长长的叙述,看似在向『同僚』介绍自己的工作,实则是在向张辽进行一次深入的,甚至可以说是坦诚的『交底』。

    赵云详细的描述了北域的现状,以及他治理大漠的核心方略,也就是按照斐潜的指示,以经济文化融合为主,武力威慑与打击为辅,对那些已经取得的显著成效举措和模式进行说明,但是也同样点出北域大漠现在依然面临的棘手难题。

    特别是辽东方向的顽固势力,以及大漠之北的色目人……

    赵云通过这些叙述,其实就是向张辽表示,他在北域大漠多年,并非贪恋权位或是割据一方,而是确确实实有未竟之事业。

    北域大漠的治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并且还是精细的系统工程,需要极大的耐心,智慧和定力,绝非简单的军事征服或高压统治所能替代。

    虽然现在斐潜还没有给予明确的指令……

    显然斐潜也不会这么愚蠢,在这个时间点下达这样的指令,但是赵云也不是傻子,他能猜到一些意思。

    如果赵云和张辽能够合得来,能够谈得拢,那么在这个河北之地征讨过程当中,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权柄的交接,然后赵云回归中央,张辽出任北域。

    如果两个人相性合不拢,谈不来,那么没有直接明确下达替换的命令的情况下,也会形成有效的缓冲,可以后续再行安排。

    所以赵云说的这些话,也就等于是隐晦的向张辽表示:这些情况你需要深入了解,这些未竟之事业需要你坚定不移地继续做下去,这些经验教训值得你汲取。我并非不愿放权,而是希望权力的交接能够平稳过渡,这来之不易的融合局面和边疆事业能够得以延续和发展,不负主公之期望……

    张辽静静地听着,眼神专注,整个过程当中没有打断赵云的话,也没有立刻发表什么自身的『见解』,或是对于赵云的举措进行什么『点评』。

    这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事情……

    尤其是一些自得自满的人,是不肯做一个倾听者的,他们更愿意去『指点』,去『评价』。

    很显然,张辽是一个良好的倾听者,他充满耐心的,从头听到了尾,直至赵云停下来之后,也没有立刻说什么,而是静静的思索了片刻,才缓缓的说道:『都护经营北疆,恩威并施,化干戈为玉帛,导生业以固民心,此乃真正的不世之功,非寻常斩将夺旗可比,辽闻之,唯有深感敬佩。』

    张辽首先诚挚地、毫不吝啬地肯定了赵云的功绩,表示他之前都有认真听,然后话锋微微一转,却没有点评赵云在北域大漠的举措好坏,而是开始分享张辽他自己的经历……

    同样的,张辽的每一段叙述,也都暗藏机锋,富含深意,『辽此前奉主公之命,并非一直在关中陇西,也曾率军西进,涉足雪区高原。彼地风光与关中,北疆迥异,天穹格外高远湛蓝,大地苍茫辽阔,民风亦是剽悍与淳朴并存,有其独特的生存之道。』

    赵云微微一笑,点了点头,『愿闻其详。』

    张辽开始描绘那片神秘的土地,『雪区之中胡人部落,以往皆信奉本地神灵。以萨满巫教为主,崇拜山鬼、湖灵、天神,行事决策多赖占卜问卦,生计则几乎全靠游牧,逐水草而居,生活极其艰苦,且部落之间为争夺草场,世代仇杀不断,结怨极深。』

    『雪区之地,多有日瘴,不见其形,却侵人肺腑,稍有不慎,便中其害。若以大军摧之,虽说我等汉军兵甲胜于胡,然有日瘴之害,杀敌一千也自损八百。主公洞察其情,因势利导。以五方上帝教义,传于雪区之中。』张辽缓缓的说道,『不动刀枪,不行兵马,却以医药、农耕、工匠之术为先驱,五方上帝行于雪区,传播教义,更身体力行,传授如何以草药疗伤病,以土石御风雪,以雪水灌庄禾……』

    『初亦如北域,胡人见汉人至,惧者有之,害者亦有之,然见病者得以愈,居者得以安,庄禾得以长,其心自渐归附。如今雪区大小部落,头人皆以能迎请一位五方道士至部落中为荣,待若上宾。旧日之萨满巫师,要么改宗新的教义,要么渐渐湮没无闻。』

    张辽看着赵云,『雪区归化,道教为先,此乃与大漠北域之不同也。非仅凭武力强逼,实乃我汉家之法,可安,可足,可定也。此亦是主公常言,汉家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之功,潜移默化之力,绝非穷武一途是也。』

    赵云微微点头。

    两个人都是聪明人。

    这也是斐潜和庞统放心让张辽前来的原因之一。

    见赵云似乎明白了自己说这些话的意思,张辽紧接着,将下一个要谈及的话题,极其自然的,却又不可避免地转向了更敏感的方向……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