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783章如乐之和,无所不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坏善恶之别……欲真正绝此边患,需先釜底抽薪,解其生存之困,导其教化之路。』

    赵云缓缓的说道。

    这是他在斐潜麾下后,一个重大的思想转变过程。

    从『只有死去的胡人才是好胡人』,转变成为『原归汉化的胡人也是好胡人』……

    这是赵云彻底丢开了所谓『好坏』二分法,开始向更深层次,更具体的去思考问题的转变。

    汉人之中,原本春秋战国之时,也有『性恶性善』之论,而斐潜则是给出了一个更偏向于后世经验的总结,人会影响环境,环境也会影响人,道德是人的上限,而律法是人的下限。

    胡人之所以不认为杀人为恶,是因为在他们的生存之地,杀人并不犯法。

    其实就算是到了后世,在某些荒山野岭,人迹偏僻之处,杀人也不算是什么稀罕之事。

    之所以在后世大多数国家之内,随意杀人都会触犯法律,是因为在后世大多数的国家之中,统治者都明白社会需要秩序,稳定,才能创造剩余价值,天天乱杀乱搞,还有个屁的剩余价值可以积累?

    而斐潜这种不把『胡人』归类于纯粹的『恶』的思想,和之前的幽州牧刘虞有些类似,但是又比刘虞更进一步,因为斐潜同时还要求了武力上的保障,技术上的碾压,文化上的侵蚀,经济上的控制……

    赵云缓缓的说道:『故而,这些年来,云谨依主公之既定方略,于阴山脚下、云中郡、五原郡等水草丰美、交通相对便利之战略要冲之地,择址设大小互市共一十七处。不禁胡汉交易,反而派兵护卫市场安全,定立公平交易之规矩,抽十分之一微税,所得用以供养边军、维护道路驿站。』

    张辽默默的听着,时不时的点了点头。

    『此举初行之时,阻力颇大。关中多有非议,就连北域边将,也有不解,胡人亦多疑虑观望。起初,胡人只知驱赶牛羊,携带粗制皮毛前来,换取粮食、盐巴、铁器等生存必需之物。后来,我汉家工匠有意入驻市场,或受雇于胡人部落,教其如何更精细地鞣制皮革,使其更耐用美观;教其如何织造更厚实保暖、花纹精美的毛毡、地毯。其物产经过加工,价值倍增,所能换取之物资自然更多,生活得以改善。甚至……有不少汉家工匠因技艺高超,深受胡人贵族器重,被奉为上宾。』

    赵云又给张辽续了一碗茶汤,声音依旧是平稳有度,但是所描绘的景象却是波澜壮阔,展现出一幅不同于以往的血腥征战,而是充满生机与融合的边疆画卷。

    『文远你可见过昔日只知弯弓射雕的鲜卑贵酋,如今以佩戴一枚并州工官精雕的玉璜或玉玦为荣?可见过西边坚昆部的王子,能用半生不熟的汉话,认真地与来自并北的汉商讨价还价,只为给他的阏氏换一套关中出产,釉色温润的瓷器茶具?这些,云都亲眼见过。』

    赵云笑了笑,『更有甚者,一些较小的部落,如内附的柔然别部、高车残部等,见只要遵从大汉法令,接受册封管理,便可安居乐业,免受大部族的欺凌盘剥,竟主动遣使请求内附,愿为大汉屏藩,永为臣属。』

    『对于此类胡人,云奏请主公,许其头领子弟至长安太学旁听受教,习我礼仪经典;赐其首领汉姓,如阿史那氏改姓史,俟利发氏改姓利……又准其部众在划定的草场内放牧生息……不过么,其也需按其部族规模,抽调其青壮勇士,编入军中,由汉人将领统一统领训练,与我军共同征讨那些冥顽不灵,依旧以寇掠边郡为乐的鲜卑残部、乌桓流寇……』

    说到这里,赵云眉眼上的笑容渐淡,轻轻叹了口气。

    『不过……北域大漠……实在是……太大了啊……』

    赵云的这一声轻轻叹息当中,包含了太多无法言说的风霜雨雪的艰辛,也包含了无数个殚精竭虑的日日夜夜,还多少有他面对北域大漠的广袤疆域,以及未能完成后续胡人部落汉化的未竟之憾……

    『北域实在太大了,东起幽燕,西接西域,部落林立,种族繁多,言语各异,人心更是复杂多变。教化之功,文化之融,非一朝一夕可成。』赵云那些不由得外露的情感,重新再一次的,收拢在了平静面容之下。

    『至今仍有如辽东塞外一些偏远地区的部落,或因旧日汉军征伐之血仇未泯,或因被某些别有用心的豪帅,头人,萨满等裹挟煽动,依旧极端仇视汉人,时常下山劫掠商队边民。此外,还有北域色目之人,残忍食人,沟通无法,虽屡经剿抚,却如草原野草,烧之不尽。此乃云之心腹大患,亦深感力有未逮,常恐有负主公重托……』

    赵云目光停留在张辽脸上身上,『治理北域,犹如垦辟万年荒原,如今仅开其端绪,后续之深耕易耨,修渠引水,选种育苗,使其地永为汉土,其民永为汉臣,非十数年乃至数十年之持之以恒不可。其中关节错综复杂,

第3783章如乐之和,无所不谐-->>(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