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旅彭世伟部向西南进军,主要任务是进入大别山地区,对来自鄂省方向的敌军进行警戒和防御;由于鄂省的襄阳是中国地区“联邦政府”的府,因而那个方向的敌军兵力和戒备程度也是最高的,所以八旅将在很长时间内作为第二军的战略防御性力量而使用。
十一旅杜一凡部随同七旅向西进军,目标是攻占皖西的阜阳地区;然后就地驻扎展;向西警戒豫省可能的东犯,向北向南可以支援七旅、八旅的战斗,向东又可以迅回援淮南,是作为一支机动力量而使用。
十二旅王金魁部先期随同四旅南下,在占领滁州地区后,将暂时留守皖东,一来可以维持与东部苏省境内第一军的通道和联系,也可以随时入苏增援;二来,也可以作为皖北政权东南方向防御苏省敌军西犯的主要力量,并随时准备南下,进入江泛区以南的皖南地区,协同四旅共同作战。
这样,师一级的构架只为临时编制性质,只在部队作战序列上体现,实际各旅各有防区,既可以放手让他们各自展,也免得因个人的意气之争而互相影响。
在三个主力师之余,第二军还编制了一些军直属部队,包括:一个重炮团,团长钱豪;一个工兵团,团长穆文康;一个新编装甲营,营长耿飚;一个新编防空营,营长薛华;一个特种侦察营,营长潘国强;一个警卫营,营长肖大兵;一个重装突击联队,联队长关大虎;还有一些医疗、通信、后勤等单位。
军直属部队将全部驻扎在淮南新城地区,作为全军的战略总预备队。
待整编完成后,第二军的总兵力将达到近五万人的规模;而且在装备方面也得到了极大地改善:虽然失去了技术含量最高的装甲团和防空团,但新编成的装甲营和防空营依然不失为两支劲旅,虽然装备略显陈旧了一些。
比如坦克,全营三十多辆坦克,大多是是老式的T59型,少量为T62轻型坦克和T63水6两栖坦克,而新缴获的T96和T99则全都装备给了沈家祥的装甲团;车虽然老了些,但因保养得当,还是非常实用的。
再有如防空营的装备,一个营三个连,有两个是57毫米和37毫米高炮连,只有一个连装备了导弹,也只有两套射车,一套是hQ12、另一套是hQ7,此外还有一些肩扛式的单兵防空导弹作为补充。
第二军的秘密武器----“武士II”,也增加到一个联队共三个大队,一百一十四台机甲的数量,他们是第二军中绝对的王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攻占淮南后,抵抗军在城南一处小型机场内现了一架直升机和两架轻型战斗机;此后,在进军皖省全境的过程中,各支部队又在各地6续现了不少完好或损坏的飞机,计有:Z-9、Z-11轻型直升机各一架,Z-15民用型直升机一架,Z-17中型直升机两架,Z-18大型直升机一架,Z-1o、Z-19武装直升机各一架,共八架直升机;固定翼飞机方面有FT-5两架,FT-6、FT-7各一架,F-7轻型战斗机六架,F-8重型战斗机一架,F-1oa中型战斗机两架,F-11B重型战斗机一架,a-5轻型攻击机两架,F/B-7a战斗轰炸机两架,c-8、c-9中型运输机各一架,共二十架飞机。
此外,还有不少已经严重损坏无法再飞的飞机,只能作为等待被拆的零配件供应者而存在了。不过,在这其中有一架缺失一个动机的B-6k大型轰炸机十分可惜,刘文轩看过后也舍不得拆,在做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后进行了封存,以备日后有机会修复后再使用。
因为这些飞机,杨明特意开始组建一支小规模的航空兵部队,并在所控制区域的所有范围内征召有飞行经验的人,甚至通过军情局和商队的关系从外地招募。
至正月底,华东野战军
第三十九章 大发展-->>(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