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铁幕时代无弹窗 攻占淮南新城后,因为当地的各项基础建设更加完善,所以原处前塘村和兴集县城的各种行政机构、商业机构、军事工业部门等全都将按计划迁移到淮南;工程实在可谓浩大,规划起来千头万绪,行动起来更是劳心劳力。
杨明突然现世界上居然还有比打仗更加麻烦的事!
一开始,他还事无巨细样样过问,结果后来今天这个找他签字、明天那个要他核准,再加上刘文轩时不时还来找他的“麻烦”,提的要求更是五花八门;到最后,他实在烦到不行,干脆两手一摊,把事情一股脑推给了卫建国、庞世辉等人,自己则往军营里一躲,专心处理军务去了。
“看来这民政官司还真是够呛!那些民事官儿也不好当啊!”杨明坐在张斌的办公室里,心有余悸地对幸灾乐祸的几个部下感慨道。
然而,部队的整编工作同样任务繁重。
在送走了沈家祥的装甲团和邱新佳的防空团后,皖北杨明部抵抗军被整编为三个师,共六个旅的部队。原一团、二团、三团、四团正式扩编为第二师三旅、四旅和第四师七旅、八旅;此外,约伪军23师投诚起义的第六师十一旅、十二旅。
全部三个主力师被称为华东第二军,又称皖省第二军,由杨明任军长;而苏省的赵长海部三个师则为华东第一军,由赵长海任军长。
两军合称华东野战军,赵长海任总司令,杨明任副总司令。
编制人员问题相对好解决,可各部师旅长人选和辖区分配等问题可着实让杨明费了一番脑筋;不要说新投诚的几位高级军官,就是原来的四位旅长互相间也是大不服气:三旅长张斌一直自诩为杨部嫡系,常常不把其他同僚放在眼里,为此也没少得罪人;七旅长罗璟全和八旅长彭世伟因为都是半路加入,又同是矿场难友,互相间倒还和谐,只是与张斌颇为不和;而四旅长方杰又是个出了名的冷人儿,和谁都走不到一起,倒是特立独行的很,连带着他的部队也很难让人亲近,与其他兄弟部队彼此走动也不勤;而最近方杰又因为私事失了踪,把个副旅长张云恩累得实在够呛,好在几天后,方杰又回到了部队,这才让杨明和四旅上下齐齐松了口气。
此外,还有第六师的人选问题,十一旅和十二旅旅长仍由杜一凡和王金魁担任,只是师长人选临时出了岔子:按照原来的说法,只要阎胜彪率部起义,就继续让他担任新编师的师长;可事到临头,阎师长居然拒绝了这个任命,并且委婉地表达了只想好好留在家里,和儿子多一些时间相处的想法。
这样一来,六师师长的人选又空闲出来,如果临时调派一名军官去贸然接手,恐怕只会引起原23师官兵的不满,而且工作也不好展开。
为了调和各部主官的矛盾,将部队的力量挥到最佳水平,杨明只得暂时采用一个折中的办法:第二师师长为张斌、副师长方杰,下辖第三、第四旅,两人同时兼任旅长;第四师师长为罗璟全、副师长彭世伟,下辖第七、第八旅,同样兼任旅长;第六师师长杜一凡、副师长王金魁,下辖第十一、第十二旅,一样各自兼任旅长。
在解决了编制和人员安排问题后,根据第二军下一步的作战构想,各旅又重新安排了各自的辖区:三旅张斌部继续向北,争取将整个皖北北部地区囊括,将防线推至皖苏交界地区,从而减轻第一军在苏省的压力,并配合他们行动。
四旅方杰部单独南下,准备渡过江泛区进入皖南地区,从而在南线开辟一个新的战场,另一方面也为皖北新政权提供一个南面的缓冲地带;而一向习惯于独来独往的四旅是最适合这项行动的部队。
七旅罗璟全部向西北挺进,目标是距离豫省最近的毫州地区,并适时对豫省境内实行战术侦察,并配合军情局向豫省境内渗透。
第三十九章 大发展-->>(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