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嗅觉非常敏锐。当他接到女儿的电话,当即意识到有大事发生,第一时间召集在家的常委开会,马上启动社会**应急预案。
陈青云意外去职、自己莫名其妙地接任蓉城市委书记的职务,于春辉心里并不踏实。
在蓉城不到一年的时间,于春辉意识到陈青云在蓉城建立了非常高的威望,在很多的场合,于春辉听到民众对陈青云的称谓,都是“我们的青云书记”。
陈青云提议在蓉城实施大部委制,如果放在别的地方,政府及各部门的干部,早就闹翻天了。可在蓉城,大部委制的巨石扔下去,连水花也没溅起一个。
说到底,陈青云已经有了非常好的预案,凡有勇气下海的干部,都很清楚,自己的收入,比赖在行政单位至少要强几倍、甚至十倍以上。
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蓉城没干满一届的陈青云便遭遇到非正常免职,有人将蓉城人当成了傻子。
执政数十年了,华夏的高层在干部任免方面,从来就没考虑过民众的感受。可眼下的蓉城不一样,蓉城的民众爱戴陈青云,因为他们感受到陈青云在蓉城做下的实实在在的业绩。
陈青云被免职已经半个月了,蓉城平静得像一缸水似的。这种沉闷的平静,压得于春辉喘不过气来。
如果有人、或者在某些场合发出过不同的声音,于春辉也许会轻松些。就是这种没有任何声音的平静,让于春辉感觉到,可能有什么事情发生。
终于来事了,虽然只是听到西南工大的个别学生的要求,但于春辉意识到,这是暴风雨的前奏。
蓉城市委班子成员没有一人怀疑于春辉的判断,因为陈青云的意外去职,就连他们都想站在高处吼上两嗓子,何况什么也不知情的民众。
不知道什么地方是民众聚会的主场,于春辉干脆没有赶赴现场,而是来到省委。
随后发生的事情,证明了于春辉的举措,再正确不过。
向老
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帮助一把(十三-->>(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