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九十章 起跑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制度,在构建时杨济有份参与其中,考试分成四个等级,就是他极力主张的,因为大明的科举就是如此。

    当然,八股文是不行的,免谈。

    科举当然好,而对于科举的弊病,杨济现在有很清楚的认识。

    历史上的科举,成形于隋唐,定于两宋,到了明代已经完善,比起举孝廉、九品中正以制来说,科举这一选拔方式要公平、公正很多,优点不少,但到了后来,弊病也很明显。

    到了大明的时代,科举考试内容已经异变为“八股文”,许多读书人为了求取功名而死读书,不去追求真才实学。

    所以到后来,科举考试的内容及方式严重僵化,选拔出来的人才,实际上局限很大。

    大部分读书人为应科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

    而且僵化的科举会衍生出畸形的师门关系,中选的考生,拜主考官为“座师”,形成裙带关系,这些座师和所谓门生在官场中互相拉帮结派,党同伐异,内耗严重。

    僵化的科举,实际上变成了慢性毒药,毒害的是整个官僚机构,损坏的是国家的未来。

    “偏重人文伦理,轻视其他学科,搞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所以朝廷要修改历法,居然要寻求西洋传教士的协助,这算什么?”

    “中原先发明的火药,先投入实战的火器,搞到后面,还得靠从西夷沉船打捞的红夷大炮助阵,脸红不?”

    “三宝太监下西洋,宝船船队是何等的威武雄壮,南洋诸国低眉顺眼,结果呢?到后来南洋全给西夷占了去,家门口的台湾也给人占了,这不是败家么?”

    宇文温的话,回响在杨济耳边,他放下《考试大纲》,看向舷窗外。

    科举的问题,他和宇文温有过多次讨论,

    科举,是一项人才选拔制度,选出来的人才不合用,问题不是在于考试选拔这个制度不好,而是考试内

第二百九十章 起跑线-->>(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