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体,顺着河水向下游漂去,却大多搁浅在岸边,周军士兵正忙着打捞尸体,以便事后将其集中掩埋。
这些尸体,是阵亡的高句丽士兵,对方在上游乘船来袭,试图策应主力的进攻,但却在顺流而下的途中,被火炮发射的散弹打得血肉模糊。
宇文维翰来河边不是为了看浮尸,而是来看看这种名为“轻炮”的火炮。
这种火炮,因为炮身相对较短的缘故,杀伤射程大概一里左右,比起重炮的射程低了近四成,但重量轻,和炮架一起不过六百斤重,所以称为“轻炮”。
轻炮移动起来很灵活,两匹马就能拖曳着在战场上快速行军,弹药车也是如此,若炮兵也骑马,那么炮队的移动速度不比步兵慢。
那些威力巨大、射程远的重炮,在战场上拖曳起来非常麻烦,阵地一旦选定,就很难调整,所以,轻炮可以采取较为灵活的战术。
宇文维翰来到河边火炮阵地,摸着一门门炮身尚有温热的火炮,只觉一股力量源源不断涌入体内。
他觉得,这些武器,可是己方此战轻松获胜的最大功臣。
官军的火炮,都是军器监按照统一标准生产,轻炮也不例外,宇文维翰对于这种火炮还算熟悉,幽州军的精锐,就装备着这样的火炮。
轻炮发射十斤重的炮弹,炮弹可以是实心弹,也可以是宛若葡萄的散弹,前者还需要瞄准,后者对付的是集群目标,只要方向对就行了。
用轻炮炮击结阵的军队,用实心弹,因为射程远些,而实心弹可以在人群里拉出一道道血痕,十分凶残。
用轻炮炮击冲锋而来的骑兵、步兵,就用散弹,效果很不错,场面很血腥。
但轻炮的最大优点不是这个,而是移动性。
轻炮可以拆解为炮管、炮架(含两个轮子),炮管重量大概有二百八十斤,炮架重量也差不多,若是拆散了由骡子驮着行军,还可以翻山越岭。
骡子的负重能力很强,即便是走山路,负重三百斤也不在话下。所以能承担驮运火炮的重任。
一匹骡子驮着炮管,一匹骡子驮着炮架,还有一匹骡子驮着弹药(炮弹及火药多的话,得增加骡子),炮兵们背着炮刷、木桶等辅助工具徒步行军,走在山路上也能达到日行三十里的效果。
第二百四十一章 力量-->>(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