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觉得这包裹应该是乌骨城内守军用人力投石机抛射出来,而包裹散发着血腥味,又看看其尺寸,士兵们心中顿觉不妙。
打开一看,竟然是三颗人头!
人头的发型是髡发,毫无疑问,是今日一早入城劝降的三名使者,如今回来了,但只有头回来。
乌骨城守军,用这种方式表明了态度,收到“消息”的髡军士兵们,看着三颗血淋淋的人头,一个个气得睚眦俱裂,指着半山腰的乌骨城破口大骂: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你们这群入娘贼,不得好死!”
。。。。。。
落日余晖,将群山染成血红色,而血迹斑驳的乌骨城,已经插上了周国的旗帜,今日午后开始的攻城战,以进攻方绝对优势下的胜利而告终。
大量髡军士兵涌入城内,伤亡惨重的守军、协助守城的百姓,在明晃晃的长刀面前,放下武器(或者可以作为武器的物品),向这些“髡贼”投降。
连年坚守,从未被周国攻克的乌骨城,在臼炮及开花弹面前,连一天都撑不下去。
周国的“髡军”连年进攻乌骨城,却都是试探性的进攻,数年下来,已将乌骨城周边地形勘察得一清二楚,此次攻城投入使用的臼炮,操炮的炮兵根据资料,轻而易举就确定了各“射击诸元”。
几近于全中的命中率,使得乌骨城防没多久便崩溃,而石块垒起的城墙,在猛炸药面前,不但起不了预想中的防御作用,反倒“为虎作伥”。
击中城墙的“开花弹”,爆炸时将石墙炸得碎屑乱溅,许多高句丽士兵、协助守城的百姓没有直接死于爆炸,却被飞溅的小石块击中要害,倒地身亡。
即便没死,也满脸是血,因为许多将士头上戴着兜鍪,面部却没有防护,被飞溅的石块击中面部,皮开肉绽。
乌骨城主明临春秋,就是因为在城头督战时,被开花弹爆炸溅起的石块击中右眼,导致当场昏厥,使得军心大乱,加速了城防瓦解。
待得他清醒过来,挣扎着起身要组织守军与髡军白刃战时,已经晚了。
明临春秋带着部曲负隅顽抗,
第二百三十一章 态度-->>(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