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章 韬光养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那么,我等若是以“借钱”的名义,把钱财捐给大王,总不会有问题了吧?”

    “西阳王为国征战,竟然窘迫到要举债养兵,天子知道了会如何想?杞王知道了会如何想?”

    王越的反驳很犀利,那股东想明白这样会闹出祸事,不由得讷讷:“呃...王兄说的是...”

    “其实,王某之前在光城,听大王说过很多想法,其中一个构思,让王某宛若醍醐灌顶...”

    王越开始进一步解释西阳王做出如此决定的缘由,诸位股东闻言正襟危坐,认真听王越所说西阳王的精妙构思。

    钱不够花,怎么办?

    好办,举债,这种事并不是没有先例,成语债台高筑,典出周代时,周赧王欠债无法偿还,被债主逼得躲在一座台上。

    而王越之前到光城,和西阳王商议如何解决缺钱的问题时,西阳王提出一个构想,那就是黄州官府向民间举债,但举债的方式很特别,就是发行“债券”,让民间人士认购。

    一张面值一千文的债券,为期一年,期限到了之后,手持债券的人到官府兑现,除本金一千文之外,还有利息两百,也就是说,这债券的利息是二成。

    简而言之,官府发行债券,用利息来吸引百姓购买,从而获取大量资金,缓解财政危机,而债券的交易是你情我愿,不存在官府强行摊派的问题。

    听到这里,在座众人先是一愣,随即拍手称妙,若官府以这种方式举债,那真是一招妙棋,以黄州官府的信用,一旦发行债券,恐怕就会被人抢购一空,筹措巨资不成问题。

    可为何西阳王不采取这样的措施筹钱呢?

    面对众人的疑问,王越道出其中缘由:如今正值朝廷局势好转之际,若是传出黄州总管府举债的消息,这在河南、两淮各地那些墙头草听来,会有何想法?

    宇文氏快撑不住了,竟然靠举债才能打仗!

    不仅那些墙头草这么想,奸相一方必然会欢欣鼓舞,所以此举极有可能影响到人心向背,西阳王正是拿不准举债造成的负面影响会有多大,才放弃这一构思。

    王越怕大家不理解这一举措可能带来的后果,便举了一个通俗的例子:

    某作坊主,家大业大开销大,作坊是负债经营,全靠借钱维持运转,就在这时他要嫁女

第八十章 韬光养晦-->>(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