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八十一章 躁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而实际上都会超期,短则半年长则数年都有。

    服兵役的男子,年龄范围是十五岁到六十岁,一般都是家中顶梁柱或者壮劳动力,长期在外不归,家中老弱妇孺艰难度日,很容易家破人亡。

    因为这一缘故,很多人都在想办法逃避服役,但是因为官府实施连坐,逃役不是那么好逃的,各州郡村落的村民可以举家、举村逃亡,但城里的居民逃不了。

    所以,为了逃脱这要命的兵役,人们想了许多办法,如果家境还过得去的话,那就咬咬牙,破财请人代役,也就是破财消灾。

    这笔财,可以是铜钱,也可以是粮食、布帛,不光给代役的,还得打点一下里正,不然没有里正默认,这财破了白破。

    如果凑不出雇人代役的钱粮、布帛,那该怎么办?

    好办,到各家寺庙找慈眉善目的化主借一点来救急呀!

    “大兄莫要心慌,这利钱算起来多,可化主是出家人,慈悲为怀,每月的利钱若还不上,不打紧,下个月再还都是可以的。”

    “可是我听说,每月逾期不还,会被人打得吐血啊!连房子都要烧!”

    “你这是听谁造谣呢!化主们是出家人,怎么会做出那样的事情!这是奸商见着化主们做善事,让他们放不出高利贷,才故意到处造谣,污人清白!”

    某处街角,一名男子巧舌如簧,鼓动极有可能被官府征发服役的街坊邻居‘破财消灾’,大家的日子过得紧巴巴,凑不够雇人代役的费用,正是手足无措间,‘领路人’出现了。

    此人和大家同住一个街坊,热情‘建议’去城内某寺庙借一点钱财救急,虽然大家有疑虑,但此人拍着胸膛保证,到了每月还利息的时候,寺庙里的化主们很好说话的。

    南朝崇佛,光是建康城里就有大小寺庙数十座,庙里的寺主有感于寺内僧多粥少、生活不易,于是想尽办法去‘开源’。

    檀越(施主)们如果慷慨的,会舍田、舍地

第二百八十一章 躁动-->>(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