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四十九章 广而告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黄州西阳出产的布匹(染色布)、香皂、玻璃制品、白瓷、书籍已经热销各地,甚至在邺城都有了知名度,这一点不会因为周国分裂而结束,反倒会因为东西对峙,导致黄州货物在东边“奇货可居”。

    而就在数日前,一队粮船从上游而来,浩浩荡荡途经西阳往下游而去,关于这船队的内幕消息很快传遍西阳,大家听得明白,这是陈国使节带着山南的粮食回建康,同行的还有周国(宇文氏)的使节。

    两国媾和,共击尉迟氏,这极有可能成为现实。

    那就意味着,长江中游和下游之间的商路,又畅通了!

    行商做买卖,就是靠低进高出、带着货物辗转各地赚差价,而要做到这一地步,需要消息灵通,身在西阳的行商们,极度庆幸自己此时正好在城里。

    这么重要的消息,足够他们提前布局,当然,首先得想办法筹集更多的资金,赶紧到各作坊进货,晚了可就被人抢了先机。

    而有的人脑子转得很快,意识到天子驾临西阳的一层用意:要让聚集在西阳的读书人、商贾们,将正统天子来到山南的消息,向四面八方扩散。

    此即为“广而告之”。

    。。。。。。

    西阳城南码头,黄州总管府文武官员、下辖各州主要官员云集于此,按照官阶大小依次站队,排出最隆重的排场,迎接即将驾临西阳的天子。

    御驾走的是水路,天子在安陆登船,经涢水入长江然后顺流而下抵达西阳,所以官员们在城南江边码头迎接御驾,城内接驾的各项事宜均已准备完毕,就等着接人。

    天子出巡,排场自然不会小,山南道大行台尚书令全程陪同不说,禁军、侍卫等随行人员不少,还有仪仗以及外围护卫的军队,数千人的规模,接待起来可不容易。

    若是七八年前那破落的西阳,要接待天子御驾必然很吃力,但如今的西阳,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财力每年都在增加,即便临时布置行宫,也能凭着一州之力布置得富丽堂皇。

    一想到这里,黄州长史郝吴伯就心痛。

    黄州州库的收入每年都在明显增加是不假,但是花得也多,更别说这一年来到处都在大规模开支,又要打仗,看着满仓满库的钱粮布帛运进来没多久又运出去,本来就忙得团团转的郝吴伯都已经恍惚了。

    花钱如流水,花钱如流水啊!

    作为经手人的郝吴伯,如同帮东家算账的掌柜,看着大笔钱粮在自己手上不停流转,已经有些恍惚甚至麻木,他没想过自己年纪轻轻,就能有机会掌握如此巨额的“财政现金流”。

    “长史?”

    “嗯?”

    “御舟靠岸了。

第二百四十九章 广而告之-->>(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