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二十章 胜券在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进军。

    亦或是派兵顺流而下,支援正在江南荆州(陈国荆州)驻扎的行军元帅崔弘度进攻江陵,进而策应洛州、豫州军进攻山南,两种方案他都做好了准备,就等着邺城方面的密使抵达。

    想到这里,席毗罗见天色已晚,便骑上马打道回府,刚到府邸大门,管家迎了上来,听其耳语几句后,席毗罗顾不得更衣便转入书房。

    书房内有一人,面色疲惫不堪,似乎是刚结束一场长途跋涉,他见着席毗罗到来,双手奉上一封信:“总管,卑职奉丞相之命送信至此,请查验。”

    席毗罗认得此人是丞相府僚佐小吏,他小心将信封拆开,抽出一张信笺,上面只有几句诗,内容有些莫名其妙,不过席毗罗很快便在信笺上找到了三处标记,那是他和丞相尉迟惇事先约好的暗号,以证明此信为尉迟惇亲笔所写。

    这几句诗,从字面上来说看不出任何秘密,但对于席毗罗来说,是一个再明确不误的消息,这几句诗也是尉迟惇和他越好的暗号,代表着开战。

    席毗罗又仔细看了几遍信笺,用烛火将其点燃烧毁,随后对来人说道:“你一路过来辛苦了,是何时从邺城出发的?”

    “回总管,卑职等从邺城出发,经长安至此,已过了三十六日。”

    邺城到成都,若是半路经过关中,路程将近三千里,密使用三十六日走完,考虑到蜀道难行,已经是很快的速度了。

    席毗罗之所以问对方何时从邺城出发,就是要从侧面了解一件事情,现在看来,丞相于一个月前就做出了开战的决定,想来应该是胜券在握。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信心满满,觉得自己之前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看向遥远的东南方向,席毗罗长吁一口气。

    宇文亮,你完了!

    。。。。。。

    夕阳西下,晚风带来了江水的细微腥味,行军元帅崔弘度站在公安城头,眺望着远处江面,这种程度的腥味对于久经沙场的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天色渐晚,江面上亮起无数火光,这是长江流域常见的景象,因为渔家经常晚上打渔,点起火把吸引水中鱼儿聚集过来以便捕捞,但眼前的景象却有不同,因为江面上都是即将夜航的战船。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看着滚滚长江东逝水,崔弘度有些走神,往事历历在目。

    那年他十七岁,弓马娴熟,勇武果敢,被大冢宰、晋王宇文护引为亲信,得授都督,累功转大都督,晋王世子宇文训出任蒲州刺史时,特地让他辅佐。

    崔弘度出身名门——博陵崔氏,年纪轻轻便受重用,那时的他意气风发,前途不可限量,奈何政局变幻多端,皇帝宇文邕刺死了权臣宇文护,局势骤然改变。

    宇文邕并未将晋王党羽全都斩草除根,崔弘度逃过一劫,却从此仕途艰难,待得宇文邕去世宇文赟继位,好容易有机会随军平定淮南,战事刚结束不久,宇文赟便去世了。

    皇后之父杨坚辅政,相州总管尉迟迥于邺城起兵反杨,尉迟迥之子尉迟惇娶了崔弘度的妹妹,所以崔家和尉迟家是姻亲,两难之下,崔弘度只能随军讨伐尉迟迥。

    隋国建立,他成了隋国臣子,周隋两国历经八年的纷争终于分出胜负,崔弘度又成了周臣,但他和弟弟崔弘升有了污点,为人诟病。

    所以崔弘度想要在往后的仕途上有所发展,光靠妹妹吹枕边风可不行,必须立下战功,还得是关键的战功。

    而现在,就是关键时刻。

    想到这里,崔弘度下达命令:“传令,水军立刻出发!”

    传令兵领命,跑下城墙骑上马,向江边水军营寨疾驰而去,水军战船已经准备就绪,一旦主帅发令就会扬帆起航,向着上游七十余里处的江津进军。

    身着铠甲的崔弘度,又看了一眼江边那些被火光映照出的恍惚船影,转身走下城墙,僚佐们早已恭候多时,他交代行军元帅长史诸般事宜,翻身上马,疾驰出城。

    北门外空地上,无数火把将旷野照得如同白昼,崔弘度看着眼前壮观的场面,不由得心情澎湃。

    他作为行军元帅,率领周军进攻陈国的信州、荆州以及武州,扼守长江峡口,如今三州之地早已悉数拿下,休整了数月之后,崔弘度终于迎来了最关键的时刻。

    今日天子大婚,而按照丞相尉迟惇一个月前的来信所述,今日也是尉迟家和宇文家决裂的日子,所以驻扎在荆州(陈国)州治公安的崔弘度,要水陆并进突袭江北梁国国都江陵

第一百二十章 胜券在握-->>(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