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水经注》,记载武当山又名太和山、参上山、仙室、谢罗山等。武当山共有十大洞天,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武当山在明朝的时候就已经成为道教和内家拳的圣地了。
下了火车,再转乘汽车,终于到了武当山脚下,而叶飞和曹芳的心都雀跃了起来,望着连绵起伏,雄峻无比的武当山,叶飞决定先不通知宋小虎,而是和曹芳好好游览观光一番。
上山石阶有些陡峭,但是即便是在这个有些寒冷的冬天,游客还是非常多,叶飞和曹芳和那些游客们一起上山,花了大概一个多小时,看了不少地方之后才到了武当的圣地遇真宫。
遇真宫,四面山水环绕,过去曾叫做黄土城。据说宫在最鼎盛时,殿堂道房达四百间,占地面积五万六千多平方米;其大殿为砖木结构,歇山顶式,是武当山保存较完好的最具明初风格的建筑。而最让人称道的是,遇真宫是皇帝专为一名武当道士修建的,这名道士叫张三丰。
史书记载,张三丰名张全一,字玄玄。他丰姿魁伟,大耳圆目,无论寒暑只披件蓑衣“或处穷山,或游闹市”,人们都认为他是神仙中人。
明洪武初年,张三丰来到武当山,曾在此处结庵修练。他演创的武当拳,名振天下,后经历代宗师的不断演进展,最终成为中华武术中最具影响的流派之一。因张三丰被奉为武当武术的祖师,遇真宫亦被历代武当拳第子崇敬,并在此习练拳术。
张三丰在武当时曾说,此山异日必大兴。几十年后,明成祖果然大修武当。明洪武二十三年,张三丰离开武当,不知去向。明太祖朱元璋及明成祖朱棣都曾下诏遣使求访张三丰其人。明成祖还在给张三丰的信中说:“……真仙道德崇高,乎万有,神妙莫测。朕才质疏庸,然而至诚愿见之心夙夜不忘……”但事与愿违,谁也没能访到有“长生久视之术,凡入世之功”的张三丰,这位武当高人亦成为神秘而让后人仰慕。为表达其诚意,明成祖亲自下令建造了“遇真宫”,并谕敕张三丰祀像一组置于大殿正中,供人朝拜。遇真宫从此以后也成为武当派的总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