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七五节 冀州攻略(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幽州大营修筑好了之后,虽然从来没有进行过攻城的行动。可是,劝降的喊话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每当夜晚来临的时候,更是有大量的宣传单、劝降书,随着弩箭射入了城里,弄得渤海城里人心惶惶。而现在,朱灵的人头更在幽州大营前面挑起来了。渤海城中的压力更大了,骚乱也更大了,一场暴风雨在酝酿。

    要知道,虽然东方剑的兵马大多数都已经不在这些营帐当中,可是这绵延几十里的大营,那也绝不是空营一座。淳于琼和周昂他们也不是傻子,当然不会看错了。

    虽说,东方剑的兵马没在这里,但是别忘了幽州还有修路大军呢,那可也是不少于二十万的数目,这些修路大军可都是战俘,各个都是身经百战的战士。东方剑可从来都是要求部队打到哪,这后续的道路就要修到哪的,此时的幽州大营正好给这些修路的工程队用。而且,除了这些工程队之外,还有隶属于幽州商会的大量的商人也住在这里,随时等待着东方剑军队缴获到的战俘和物资以及战马之后,就地进行买卖。

    这些人,熙熙攘攘的,再加上那些俘虏,当然就不下三十多万了,而淳于琼他们远在渤海城里当然也不可能分得清楚了。而且,在淳于琼他们这些当代将军的观念里,小兵就是杂役,杂役就是小兵。二者是没什么区别的,都得听自己的命令活着。谁知道幽州军的系统里,工程大队是隶属于后勤部的,从来都是和兵部分开的,各自独立核算,互不统属的。所以,淳于琼他们也没看错,只是制度不同,导致的观念也就不同,而此时的效果也就不同了。

    渤海城在骚乱,而袁绍的第二路大军也快到了周瑜的伏击地点了。

    这第二路的大军由张颌所率领从汝南急忙调回冀州的疲惫之军,人数有十万之众,以崔琰为军师,浩浩荡荡的前进着,但是从他们的行军态度上就可以看出这是一支真正意义上的疲军。

    虽说朱灵的第一路大军已经被周瑜全歼了,没有一个漏网之鱼。可是,此时身为谋士而且又是多谋多疑的崔琰已经感到有点不对了。三路大军分头出兵,要求是首尾呼应,这朱灵身为第一路的大军,离自己也就是三五天的路程,身为大将的应该知道每天都给自己这第二路报告进程的。这都好几天了,怎么一点的消息都没有呢?而且,按着路程推算,现在朱灵应该已经带着大军和淳于琼他们会合了。那就更应该给自己这第二路的大军报告一下战况,以及幽州军队的动向了,难道这第一路的大军已经遭到了什么不测了?

    崔琰把自己的猜测告知了张颌。

    张颌也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可是现在这一切都是猜测,也没什么真凭实据,一切只能以小心为上。以后张颌的这十万大军慢腾腾的行进的更谨慎了,派出去的探马也更多,更远了,他这么早一是为了防止幽州军的突袭以及什么不测的事情,二来呢就是为了给自己这只疲军一足够的时间进行休息及修正。

    付出总有回报,还是那道山坡,张颌的探马已经发现了山坡后面十余里有敌军兵马的动向。

    按着探马的报告,以及朱灵当初的汇报。崔琰推算:幽州十几万大军,除去用于围困渤海城的兵马,此时用于拦截援兵的兵马,最多也就在三万到五万之间。幽州主力不可能抽调出一半以上的人手在这里堵截。否则的话,淳于琼他们也不是一些庸才,肯定会对他们进行分而食之的。那样的话,这支伏兵的后方就太不稳定了。孤军深入,必然灭亡。至于朱灵也肯定是因为大意,中了他们的埋伏,突袭,这才全军覆没,没有了消息的。

    可惜!崔琰虽然多谋,可他哪里想得到淳于琼、周昂他们已经被东方剑的那些个俘虏大军修路队给吓住了。根本就不敢外出,而他得到的情报又以错误的情报居多。

    于是崔琰分析完了之后。张颌还是大为认可的,认为事实就应该是这样。于是,针对这一点,崔琰建议张颌转过这个小山坡之后,先不要忙于前进,整合好队形,摆出攻击阵势,一举击溃敌军。

    崔琰计划的挺好,而袁军执行的也不错。敌军也看见了,就在那两个土坡.之侧。可是,就是这两个土坡的地形,就有点出乎张颌的意料之外了。身为在冀州土生土长的人的张颌和朱灵一样,也对这一块的地形是比较熟悉的,甚至是更加熟悉。

    转过先前的那到小山之后,那就应该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大道,怎么会突然出来两个不大不小的土坡矗立在道路的两侧呢?

    张颌百思不得其解,可现在不是考虑这个的时候,既然已经发现幽州的兵马了,那就应该赶快把他们全歼了,立下这个首功一件。

    由于张颌听了崔琰的计算估计自己

第一七五节 冀州攻略(六)-->>(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