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孙坚那坚实的身躯在黑夜中缓缓的倒下,身为一代枭雄的孙坚,就这样永远的离开了,他死的是那么的不服气,他还没来得及完成自己的大业,还没有来得及与天下英雄一较长短,就这样的死了,真是遗憾呀。(.la 无弹窗广告)
    射死孙坚的箭正是蒯良下令射下去的,正是蒯良!在孙坚军的攻击之中,在最危险的外城城门楼上,组织了这一次可以成为历史的阴险的攻击。几十名强弓手被他秘密的集中起来,在孙坚等人的精神分散于他处的时候,他下令所有弓箭手同时向着孙坚射出了夺得他生命的冷酷的金属风暴,将走到胜利边缘的孙坚送入了永远的沉寂。
    一声声惨叫在黑夜中回荡着,那种哀号,那种面对死亡时所发出来的无助的声音,让那些个就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不忍去听。
    他,曾是汉末最出色的一位将军。他们,曾是汉末最强大的一支部队。但是今夜,一切都成为历史。
    胜利者的光荣,是由失败者的鲜血和尸骨铸成的。难怪说一将功成万骨枯,战争的中的死亡,是那么的容易,是那么的麻木。这时候的孙坚内心中恐怕在想自己为什么不听韩当的话,早点儿撤军;为什么自己就那么的鲁莽,为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事业,把自己以及跟随自己多年的部下的命都丢在了这里。
    此时面对孙坚的死,一直在城楼上观看的刘表自己说不上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既不是心有成竹,也不是意外非常,一切都似乎早就已经注定了,只等那一刻来临。这个,似乎只能用命运这个虚幻无比的东西来解释。
    只是想不到,完成这最后一击的,不是荆州军中那些个将军们的神箭,也不是宿命中吕公那突然的飞石,而是刘表与蒯良这两个文人,准确的说蒯良这个文人。
    平心而论,作为一个局外人,作为一个当时根本就不可能存在的人,作为一个只能在后世的历史文献中看到他们的人,我很佩服孙坚,特别是在历史上的这一年,我知道他在战场上那一连串的闪光夺目的讨董胜利之后,这种佩服也在不断的升级。
    在这段历史中,他不是《三国演义》中众多讨董将领中的一员,不是刘关张斩华雄战吕布的陪衬,在这一段时间里,他是唯一的闪光的主角,如当空的明月,照耀着东汉王朝灰暗的天际下的每一个人,连绝世奸雄曹操的光辉与他相比,都不过是如同萤火般暗淡。
    诸路讨董大军,在东线完全崩盘,北线毫无作为,南线袁术按后不动还时有迁制的情况下,他孤军奋战,力拼董卓、吕布、胡轸、华雄诸部大军,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逼得董卓向他低头,甚至让出了洛阳地区。(.la 棉花糖)
    他,打出了汉室勤王军团最后的威风,在这一点上,仅管他曾以下犯上逼死原荆州刺史王睿,杀掉南阳太守张咨,但是这些缺点,在讨董的胜利中被人忽略了。
    如果他不来荆州,当时的历史可能会把他当做是天下最大的英雄。
    可是,他来荆州了。为了他那个虚无缥缈的幻想,为了袁术的一封信,他来了。而我的这本书恰恰没有按照历史上的事情来写,所以他死了,死在了襄阳城内。
    面对他的兼并荆州的打算,刘表等人却无法不抵抗,毕竟任何人都不容许一个外人侵占自己的家园。
    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在三国演义中,在讨董结束之后,孙坚的身份变了,他不再是那个为兴复汉室奋起讨贼的英雄,他只是一个想要扩大地盘的军阀,想要更大权力甚至想要做皇帝的武夫。所以,他死了!他为了他的贪念,为了他那不可实现的梦想。为了他那个所谓的争霸天下的大业,他死了。
    如果说他的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倒不如说他的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来临。一个真正群雄争霸的时代,一个必将不属于他的时代,所以上天收回了他的一切。
    刘表这时候的心情非常的复杂,作为一个汉室宗亲他佩服孙坚能够为国为民讨伐董卓的行为,可是作为一州刺史他却绝对不容许别人在自己的地盘上耀武扬威。对于孙坚的死,他还是感到很是欣慰,心道:孙文台,是你的野心要了你的命,你可千万别怨我。
    话虽如此,可是当他看到蒯良集中强弓手对准瓮城中的孙坚射去,看到孙坚中箭缓缓倒下的时候,他的心底里还是一沉,就这样自己的对手就这样消失在自己的眼前。
    就这样结束了么?这样一个曾经照亮天际的奇迹!只是他不知道的是,在另一个世界里的他的部将吕公用?石打倒孙坚时,会是什么感情,或许是松一口气--这回逃得性命了;或许他会狂喜--这回立下大功了,虽说他没有直接死在吕公的手
第一百六十四节 孙坚之死(三)-->>(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