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之意,命名为朔方郡。管领有三封、朔方、修都,临河、呼道、宇浑、渠搜、沃野、广牧、临戎等十县。
    朔方郡内多是黄河冲积地带,是可灌溉垦殖的沃土,在公元前127年设置朔方郡时,就考虑到在这一地带进行屯垦。所以公元前122年(元狩元年)将关东贫民迁徒到河套地区,元鼎年间(公元前116―111年)又在上郡、朔方、西河、及河西四郡(张掖、武威、酒泉、敦煌)设置管理屯垦官员,调六十万人前往屯田,其中有一部分是充实到朔方郡内的。公元前110年(元封元年)汉武带出巡北边,经上郡、西河郡、五原郡、出长城北,至朔方郡,抵达黄河的北河一带。公元前107年(元封四年)派遣拔胡将军郭昌屯垦朔方,募集十万人口徒居朔方。由守卫边境的士卒屯田和内地移民实边,既是保证新置郡县有重兵驻守,以备随时应战,又是避免远途运输,就地解决军需口粮。因此,朔方郡一带出现了有史以来的大规模的农业垦殖。三封、临戎、宇浑等地方,是黄河冲积地带的大草原,汉代的垦殖活动开垦了这片一望无际的处女地。为了保证农业的好收成,还必须有人工的灌溉措施,公元前121年(元狩二年),在朔方郡开凿灌溉渠道,用工数万人,历时两三年。由于流沙的侵袭,黄河河道的多次改变,原有灌溉渠道遗迹现已很难查找到了。如今当地群众仍有利用山泉浇灌农田的,。可知汉代也曾利用了这些山泉。汉代阴山上草木密茂,水土保持较好,估计当时山泉的流量应比现在大得多,引用山泉灌溉较大面积的农田也是可能的。
    王莽以后,朔方郡开始进入衰退期。东汉时期,朔方郡治搬迁到了临戎县,撤消了宇浑等县,境内农业人口大减。公元140年(永和五年),南匈奴左部句龙王吾斯、车纽等逃叛,杀死了朔方长史。随后,南匈奴又引乌梅、羌胡商下,于是朔方郡治又被迫从临戎迁到了五原郡。从此,朔方郡及所属县城全部沦为废墟。朔方郡从设置到废弃,共经历了约二百六十余年。这一带草原上出现了垦殖,经历了短暂的繁荣之后,土地沙漠化的速度与日俱增,以至沦为现今的乌兰布和大沙漠。
    朔方郡的西北部为阴山山脉,穿越阴山后即进入内蒙古高原。西汉时期,匈奴单于庭设置在朔方郡西北方的漠北地区。汉王朝派兵越过阴山袭击匈奴,有经由定襄、云中、五原、朔方等几条进军路线。而经由朔方郡出击时,逾越阴山的主要通道就是鸡鹿塞。
    公元前54年(西汉五凤四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附汉王朝,汉与匈奴间的战争状态从此宣告结束。边塞烽火熄灭,对于两族统治及广大人民群众都是有利的。公元前51年(甘露三年)正月呼韩邪单于朝汉,受到汉宣帝隆重热烈的款待,赐给空绥、冠带、衣裳、刀剑、弓矢、戟。安车、黄金、锦绣和丝絮等物。二月呼韩邪单于北归。基于呼韩邪单于自己的请求,愿留居漠南光禄塞,汉王朝遂派高昌侯董忠等率领军队护送出朔方郡的鸡鹿塞,并留下军队护卫呼韩邪单于,协助其诛讨不服从。鸡鹿塞这处边境小城的名字,从此记载于史册。呼韩邪单于留居光禄塞长达八年之久,至公元前43年始返回漠北的单于庭。
    经过18年之后,公元前33年(竞宁元年)呼韩邪单于又朝汉,受到汉元帝的隆重款待,并厚给赏赐。呼韩邪单于自愿请求和亲,元帝以王昭君赐与单于为阏氏,匈奴与汉和亲成为历史上的佳话。当呼韩邪经由鸡鹿塞出塞时,汉朝还赠送边塞地方屯垦生产的粮食三万四千斛之多,约合今100余万公斤,也可见当时朔方郡一带屯垦生产的繁荣。呼韩邪单于归附后,直至西汉末年的数十年间,北方边郡是在平静环境中渡过的。
    西汉以后,匈奴再度倔起于蒙古高原。东汉和帝永平二年(公元90年);匈奴南单于要求与汉王朝联合进攻北单于,大将军窦宪派遣左谷蠡王师子(谷蠡音鹿黎)等率兵八千骑兵,经鸡鹿塞进入漠北,中郎将耿谭遣兵保护,两军会合,夜袭北单于,北单于大败。这又一次记载鸡鹿塞是从阴山以南进入蒙古高原的一条捷近通道,曾在历史上起过一定的作用。
    而此次,周瑜所帅领的大军就是绕到鸡鹿塞,趁当时的匈奴单于王庭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突然出现在了西汉朔方郡的治所临戎。
    驻守临戎的
第一五四节 朔方争夺战(一)-->>(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