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见志为誓,曹操方不相逼。
    田畴是三国时代的一位奇人,他不慕荣利爵禄,有所不为,自遂其志,可称得上是一位隐士。但他为了忠于朋友嘱托的任务,为了向汉室正统表达臣民赤诚拥护之意,不惜长途跋涉,花三年时间来回,从幽州跑到长安向正统的王室输诚,以增加国家中心凝聚国的声势而不求禄位;他又从事边塞山区移民,全活战乱中流离的百姓;后来曹操征乌丸,田畴激于民族大义,助曹破敌,为汉族绝外患,曹操要封他官爵,也坚决辞让,甚至以死为誓,固不受封。
    沮授,历史上袁绍手下著名的谋士。是三国时期冀州广平人,从小有远大志向,喜欢谋略。先是在冀州当茂才,然后当了两次县令,韩馥入主冀州时被韩馥任命为幽州别驾,后又被韩馥推荐为骑都尉。袁绍占领冀州后,被袁绍极为看重,袁绍几次登门拜访,最后在袁绍的感召下就投奔了袁绍。沮授对袁绍可说是尽心辅佐,多献良谋,但多不被采纳,最终于官渡战败后被曹操所禽,拒降而死。
    官渡之战一开始,沮授就提出了正确的战胜曹军的办法,这就是打消耗战,因为袁绍军队的粮草要比曹操军队多得多,只要一坚守下来,曹军将不战自乱。袁绍就可不费吹灰之力而战胜曹操。从整个三国时期来看,沮授的这一战法是与后来司马懿战胜诸葛亮的方法不谋而合的。但当时的袁绍正在踌躇满志之时,他如何能听得近沮授的这一番话?最终沮授被无情的关进了大牢。
    最终袁绍兵败,沮授被曹操抓获。曹操很欣赏沮授的才能,对沮授以礼相待,但沮授誓死不降。曹操曾对他的评价很高,那就是:我要是早些得到沮授,那这天下还不是唾手可得。
    现在这二位深有大才竟都成了东方剑的手下,由此可见东方剑的魅力是没法挡的。哈哈哈,开个玩笑。其实东方剑的心里知道在沮授的心里袁绍才是他的真命之主,毕竟在当时的士族眼里,袁绍的四世三公的身份那还是很吸引人的。只不过是由于和东方剑的赌约,而不得不背弃袁绍,私自离开冀州来投奔东方剑。
    据东方剑在冀州的情报人员报告,当袁绍得知沮授背他而投幽州时,气得他曾经大骂沮授不是东西,大骂东方剑挖人墙角不得好死。但是东方剑却不管这些,只要是人才只要不为敌所用,就是不为己所用也没关系,自己就是单养着他,凭他的实力还是养得起的。这一点儿跟历史上的曹操有点一样,既不为我所用也不能为敌所用,就像当时的徐庶一样。
    而武臣则是在鲁肃的军中出现的郭淮,鲁肃在平扶余的战斗中用他的计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平定了扶余,使的大军有时间合围高句丽。东方剑知道这个郭淮以擅于谋划且行事精密而著称,和司马懿并成为魏国两大都督。当东方剑听鲁肃说其他的时候,恨不得立马见到他。
    东方剑看着众人,对着徐荣和鲁肃道:“此次征战,永业和子敬辛苦了。”
    徐荣和鲁肃道:“这全赖主公指挥有方,属下等只不过是按令行事。”
    东方剑道:“你们就别太谦虚了,论冲锋陷阵,吾不如奉先、翼德、云长和子龙等,论出谋划策,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文和、志才、公达等,论领兵出征,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根据战场形势作出最适合的方案,吾不如公瑾、子敬、永业等。此次大战,全赖各位通力协助,剑只不过是为你们创造了一些有利的条件而已。”
    田丰接口道:“虽说主公各方面都不如众人,但是有一方面众人均不如主公,那就是主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身为主公不惧艰险,尽力完成我等所提出的各种要求,这就是主公最好的条件,我等皆不如。”
    东方剑看着他们对田丰的话深表赞同的神情,东方剑不由得想起当年汉高祖六刘邦取得天下后对众人说的那句我不如子房的话。现在的情形和当时是多么的想象呀。
    东方剑打断了众人的话,对众人道:“剑此次召集众位而来就是为了和大家商议一下我军的下一步战略。”
    身为东方剑席谋士的贾诩抢先道:“主公的意思还要进行一场大战。”
    东方剑道:“不错,我知道我们的大军很是疲劳,但是我下一步所要尽行的的行动,是为我们以后能够平安入主长安救出陛下所必不可少的环节。”
    戏志才道:“主公的意思不会是要取函谷关吧,可是函谷关离我们很远而且中间还隔着冀州和并州,要想拿下函谷关
第一五三节 再征朔方-->>(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