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四二节 征 伐(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向北朝马韩的都城急进。终于比公孙度的大部队早一天赶到,与文丑部汇合。等徐荣主力大军的人马也到了后,6万汉军将小小的马韩都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徐荣亲自写了一封战书让人射入城中。战书很短只有11个字“要么战、要么降,3日后攻城。”马韩都城中全部人口只有2万,外面的汉军有着6万之众,傻子也知道抵挡的结果是什么。马韩的国君可不想做烈士,所以第二天就开城投降了。

    随着马韩的投降,弁韩、辰韩也都不战而降。特别是辰韩,国中大多数是汉人,所以当汉军开进辰韩的国土时受到了辰韩国民的夹道欢迎。汉人们自内心地欢迎王师的到来,颇有点后世德队开进奥地利时的景象。

    三韩收复后,徐荣一面派人向东方剑报捷,一面提拔了很多辰韩的汉民临时地协助自己留在当地的汉军管理三韩。因为汉军的军纪严明,并没有骚扰到三韩人的日常生活,所以原来就对国家意识很淡泊的三韩人很快就认同了徐荣的管理。当东方剑派出大量的幽州文学院的学生赶到三韩向徐荣报到后,三韩的管理日渐走上正轨。随后教育部也派出了大量的老师在三韩建立起了学堂,免费教导三韩百姓的子弟习文学字、推广汉语。幽州的商人则运输了大量对三韩百姓而言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生活用品和工具、奢侈品等货物,加上实行的是20税1的税率,使得三韩百姓的生活水平很快就得到极大的提升。只用了短短的1年时间三韩就彻底的归化了,与大汉其他的州郡相比没有了任何不同。

    解决三韩后,徐荣再向东方剑请示后立即出兵三韩北部的沃沮和秽貊。已达到从三面包围高句丽的战略使其无路可逃。正常的部署应该是先攻秽貊,灭秽貊后再攻沃沮。这时甘宁又提出分兵了。甘宁提出了3点意见:第一是秽貊境内多山地,海军陆战队不精通山地作战,所以作用不大。第二,以6万人马攻打小小的秽貊兵力部署施展不开,效率低下。第三,沃沮靠海,地势平坦正好实施登陆作战。徐荣和荀攸知道甘宁说得蛮有道理,当然更知道这些全是借口,这个甘宁就是个战争狂人想自己领军作战。所以同意了甘宁的提议,由甘宁率领海军陆战队至辰韩的梅花里上船,到沃沮的罗津登陆。

    陆上出兵秽貊的军队仍由文丑部为先锋,徐荣率领颜良和藏霸的3万人马为中军。荀攸因为还要管理三韩,所以徐荣就领高顺的陷阵营负责后勤兼作预备队。

    汉军兵出辰韩进入秽貊境内后,又不得不面对讨厌的山陵。秽貊境内山脉纵横,大峰山脉、妙香山脉、赴战岭山脉、狼林山脉等等。整天的爬山使得汉军苦不堪言,特别是文丑部还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艰苦的山地行军,连文丑的坐骑也马瘦毛长、神情萎靡,让文丑心疼不已。爱惜坐骑的文丑不得不下马步行,自己的武器则由亲卫们轮流扛着。好在行军虽然辛苦,但一路上并没有碰到秽貊的军队阻击。

    此时秽貊的朝堂上就是战是降吵的不可开交,文臣们要降,武将要战,秽貊国君头都大了。整个朝堂只有一人一直是一言不,安静地坐在那里冷眼看着大臣们的争吵。国君大声喝止了手下的争吵,转头询问一直没有开口的国师:“国师,你看我们到底是战是降?”

    须皆白的国师淡淡一笑:“这就要看大王你是怎么想了。”

    国君疑惑道:“国师这是什么意思?”

    “大王,如果你想保住王位那么我们必须拼死一战,绝无妥协的余地。如果大王是为我国臣民着想,那么投降是最好的选择。即使汉军不来进攻我们,我们也要主动归降大汉。”

    “国师,寡人当然以臣民为重。但寡人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归降大汉?”

    下载本书最新的txt电子书请点击:

    本书手机阅读:

    发表书评: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一四二节 征 伐(三))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