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三五节 袁绍谋冀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人多归之,且今最强,去将何之!”郭嘉知二人还没现到袁绍的短处,不再多言,遂毅然离去。

    就这样,郭嘉一直赋闲了6年。建安元年(196年),曹操颇为器重的谋士戏志才,曹操对他甚为器重。无奈戏志才早逝,曹操便写信给谋士荀?,书中说:“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汝、颖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荀?见信后,向曹操推荐了郭嘉。

    曹操将郭嘉接入自己的营帐,两人相谈许久后,曹操赞叹道:“使孤成大业,必此人也”。郭嘉对曹操的气度留下了深刻印象,也非常高兴地说:“真吾主也”。曹操遂任郭嘉为司空军祭酒。

    郭嘉是在讨董快要结束的时候才来投靠袁绍的,郭嘉在自己好友辛评、.la [棉花糖]袁绍听了郭图等人对郭嘉的评价后,再加上郭嘉给他的感觉良好,所以待他以上宾。而郭嘉在袁绍处呆了一段时间后,对袁绍的为人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郭嘉曾在酒后自言自语道:这袁绍袁本初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难成大事。自己看来要另找一家了。

    袁绍看着自己麾下的心腹谋士道:“诸位,眼下董卓已经被我们击败。退到了长安,长安有崤函之固,很难夺取,再说现在各路诸侯都已经相继离开,我就算是有心,也有些无力,所以此次征伐董卓也只能到此结束,不知道诸位有什么好的建议?”

    这袁绍,明明是别人击败的董卓。硬要说成自己打败的,实在是太重视虚名,郭嘉心里暗自摇了摇头。对于别人可能还说什么忠诚,不会随意背离自己的主公。但是对于郭嘉来说,郭嘉却没有这种压力。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如果自己主公不是能够让自己一展心中抱负之人,这郭嘉自然不会死守在此。此时郭嘉心里浮现出四个人,幽州东方剑,汝南刘备,陈留曹操,长沙孙坚。因为进过这么多天以及自己以往对他们的了解,知道当今天下也只有这四人才算得上是明主,投奔谁好呢?郭嘉在衡量。

    听袁绍如此一问,郭嘉心里已经决定离开袁绍,另谋出路,所以决定在自己还追随袁绍的这些日子里,多出点力如此自己也算是心安理得,毕竟袁绍对自己还不错。

    “主公,眼下洛阳已经被董卓付诸一炬,没有再呆在此地的必要,以嘉来看,此时应该赶回渤海,休养生息,我看那冀州韩馥是一庸才,且冀州是天下重资之地。只要略施小计,相信那韩馥必然乖乖献出冀州。”郭嘉说道。

    听郭嘉说完之后,袁绍双眼放光,的确,这冀州可是天下重资之地,此地富庶,民风彪悍,自己在渤海当太守的时候,就对冀州垂涎已久,始终没有办法,突闻郭嘉如此一说,当然心里满是欢喜。

    袁绍的另一谋士逢纪闻此,担心郭嘉立下大功喊道:“主公,万万不可,这冀州北临幽州,且主公与幽州东方剑有隙,想必到时候,他必然会引大军来攻,如此危矣。”

    郭嘉眉头一皱,看着逢纪,心想,如果袁绍重用此人,那袁绍必然会死在此人手里,如果袁绍据渤海而不取冀州,那东方剑带大军攻击冀州,以郭嘉思量,以韩馥此人的性格,估计东方剑连打都不用打,这韩馥就会投降了。到时候东方剑又得了冀州,然后直接饮马黄河,南下的道路就此打开,还有谁能抵挡住这东方剑地大军。

    只是这些郭嘉还是不会说的,说了,袁绍也不会听,所以干脆不说,只在那静静的等着袁绍的决定。(要知道历史上可是逢纪给袁绍出的主意要夺冀州,这回为了郭嘉只能委屈逢纪了。)

    说实话,对于冀州,袁绍地确是势在必得,这冀州之地,大将,文人无数,只要自己得了冀州那是可以迅速扩充自己的力量,如果自己仅仅守住一个小渤海,那自己的鸿鹄之志如何实现,只是听到逢纪说起东方剑,袁绍忍不住心跳一下,与东方剑直接对接,袁绍是十分不想,自己需要时间修养生息。

    袁绍另一谋士好像怕别人立功似的急忙出来道:“主公,这司州乃是我大汉的中心。现在董卓已退到长安,这司州东部大部分地方现在属于无主之物,只要主公派大军一一逼降便可,这样一来我们就有了连个固定的根据地,然后在图谋冀州,此可立于不败之地。”

    郭嘉听他如此

第一三五节 袁绍谋冀州-->>(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