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二十二节 辽东攻略(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吕臻也看到了二人的样子,自己的夫君有事要处理了,所以向东方剑说了一声就退下去了。二人看到吕臻离开后,向东方剑见礼后,田丰就迫不及待道:“主公,公孙度自立为王了。”

    东方剑道:“真的。”

    贾诩道:“是,就在两天前他自立为安平王。”

    东方剑心道:公孙度你终于忍不住了,如果我不把大军都派出去,你是不是还不称王呀。

    东方剑看着二人道:“天助我也,通知众人到天一阁议事。”

    公孙度,字升济,辽东襄平人。有二子,公孙康和公孙恭。少随父迁居玄菟郡。初为玄菟小吏,继升尚书郎、冀州刺史,后被免官。东汉中平六年(189年),经同乡徐荣推荐,被董卓任命为辽东太守。[.la 超多好]公孙度到任后,厉行严刑峻法,打击豪强势力,使令行政通,羽翼渐丰。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中原地区董卓乱起,各地军阀无暇东顾。公孙度趁机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继则东伐高句丽,西击乌桓,向南取山东半岛,开疆扩土;又招贤纳士,设馆开学,广招流民,威行海外,俨然以辽东王自居。由于公孙度的锐意进取和苦心经营,使辽东地区在汉末三国的战乱年代,获得了暂时的安宁,推动了当地生产技术和封建文化的展。

    公孙氏一家,从公孙度在汉灵帝中平六年占据辽东,到魏明帝景初二年公孙渊被司马懿消灭,前后共有五十个年头,比刘备、刘掸父子占据四川与汉中多了八年。公孙氏在幽州是一个大族,当过玄菟郡的太守。公孙度的父亲公孙延,是住在玄菟郡郡治的一位不敢留居在家乡辽东郡襄平县的亡命之徒。公孙度年轻之时,就做了太守衙门的小职员,很被公孙(王或)太守喜欢,把他送到有名的老师那里去读书,给他娶了妻,又保举他为本郡的“有道”,送往洛阳(所谓“有道”比“茂才”、“孝廉’’性质不同,却也是进入仕途的一个资格)。

    公孙度做了“有道”以后,被选为“尚书郎”,由尚书郎而逐渐升做了冀州刺史。他的官运很好,别人在董卓当权以后会倒霉;他却受到董卓的爱将、同为辽东郡人的徐荣的提拔,徐荣推荐他做辽东郡的太守。公孙度就任以后,施出恶辣手段,杀掉“辽东阳国都尉公孙昭”,公孙昭不曾犯什么罪,只是曾经征调过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以伍长的身份服应服的兵役而已。公孙度也杀了本郡的有名人物田昭,以及与田昭地位相同的名豪大姓,他的目的,无非是立威,叫人害怕。公孙度也对外族作战:向东,打高句骊;向西,打乌桓;在这两方面,他都打了胜仗。他仗着中原有群雄割据,互相争战;朝廷自从董卓以来,一向对他也是鞭长莫及,不闻不问,所以才敢于任性胡作非为,扩充势力,他曾经对亲信的左右说:“汉柞将绝,当与诸卿图王耳。”这“王”字应该是孟子所谓“王天下”的王:顺人民之意而统一中国,更换朝代的王,不过,他也了解自己的力与德,均谈不到取汉朝皇帝而代之;他所图谋的,也不过是割据一方,创造一个“独立王国”而已。这小小野心,他确是一步一步地实现了。他不仅在名义上把辽东一郡擅自分为三郡,于辽东以外,新设辽西、中辽两郡,以自己的人做三个郡的太守,而升自己为所谓“平州牧”,封自己为所谓“辽东侯”;而且用船运兵,渡过渤海海峡,占领了青州的东莱等县。曹操忙于对付袁术、吕布、刘备、袁绍,一时只得对公孙度采取顺水推舟的政策,不仅不加以讨伐,而且派人拜他为“武威将军”,封他为“永宁乡侯”。公孙度心中十分不快地向人说:“我已经是辽东王了,谁稀罕做什么,‘永宁’的‘乡侯’。”建安九年,公孙度去世;公孙康继承了所谓辽东侯、平州牧的爵与位。

    在三国游戏里,这个公孙度本来不是什么厉害的角色,可是翻开史料记载。居然是此人率中国之先,屈服蛮夷一显中华之强大。可惜公孙度这个人的野心还不够大,否则也不会只蜗居在海外而不敢与中原较量,唯一一次还是在东莱郡烧杀抢掠了一番就撤军了,看来中原这匹瘦死的骆驼依旧给公孙度深深的畏惧,以后还要多看看史前的记载。不然对中国古代的文化涉及也太浅了

    到任后,公孙度立刻在郡中排除异己,树立威信,随后出兵攻打高句丽。

第一百二十二节 辽东攻略(一)-->>(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