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三节 火烧洛阳(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公元190年四月,董卓在虎牢关大败逃回洛阳,而关东诸侯为了一些所谓的各自利益放弃了追逐,使董卓可以从容的撤退,周瑜的军队也被袁绍以各种理由给拖了下来。[.la 超多好]最后要不是得知董卓要放火烧洛阳,袁绍等人还不肯出兵呢。

    回答洛阳的董卓在李儒的建议下,决定迁都长安。董卓再决定迁都后,布诏令昭告洛阳所有百姓,说因为逆军强大,所以决定迁都长安,诏令布后一时之间洛阳城内人心惶惶,这洛阳好好的,为何要迁都呢?

    城门校尉伍琼,还有尚书周同听到董卓要迁都长安,且听还是王允极力赞成,都暗骂王允这个老东西两面三刀,怨说董卓地坏话,现在就开始拍马屁了。

    二人是衷心于大汉,心知这都城可不是随便迁的,一旦迁都必然影响大汉的国脉,于是二人决定冒死进言。

    “太师,你切不能听王允的啊,大汉以洛阳为都城已久,国脉在此,如此迁都必然有损国脉,还望太师慎重,以大汉江山社稷着想。”琼,周二人进言道。

    看着眼前地二人,董卓就气不打一处来,就是眼前的伍琼让自己封了袁绍为渤海太守,现在可好,那袁绍不仅仅没有感谢自己,反而做了盟主领大军讨伐自己,想想董卓就浑身是火,将二人下狱问斩。

    而此前因为反对迁都被董卓打进牢里的杨彪,黄琬得知董卓没有任何犹豫就杀了伍琼周同二人,当下慌了神,急忙写了一篇奏折,让人递给董卓,承认自己错误,并且大肆吹嘘迁都地好处。

    董卓心里甚为高兴,这两个人终于低头了,于是把二人从牢里放了出来,任命他二人做了光禄大夫。

    对于迁都的事情,现在只有两人能够让董卓有所忌惮,便是那左将军皇甫嵩,跟朱隽,此二人都是黄巾起义时候的成名英雄,而且在崇高地地位,留下来对董卓来说实在是十分不安,于是董卓打算设计将二人杀死,或逼退。

    董卓跟皇甫嵩地儿子皇甫坚地关系十分的不错,看在皇甫坚地面子,董卓没有对皇甫嵩下杀手,只是封了皇甫嵩一个议郎,如此皇甫嵩手里没有了任何兵权,董卓自然也不担心皇甫嵩会对自己不利了。

    而对于朱隽,董卓自然没有跟他客气,直接将朱隽罢官,遣回家养老,如此在洛阳城内,董卓再也没有丝毫顾及,迁都的事情已经是板上钉钉,任谁也改变不了。

    李儒又建议董卓说道:“我军现在粮草钱财都不是十分充足。且长安的府库也不是十分地富足,现在正好趁着迁都的时候,对洛阳来个大清洗。”

    董卓闻此,两眼冒光,不错这洛阳也不打算要了,自然是该拿的都要拿光,点了点头,让带兵回到洛阳的李?带五千骑兵,查询洛阳商贾大户。统统安上反贼的罪名,没收家财充公,而袁绍的所有旁系都被杀掉。

    如此竟然波及千余户,而因此得的钱财则是不计其数。而董卓并没有就此满足,又把目光投向洛阳的皇陵,让亲信董昭挖掘先皇以及后妃的墓地,得陪葬之钱财不可胜数。如此董卓的钱财瞬间充裕了起来。

    董卓自然是十分高兴。又命郭汜领大军催洛阳百万百姓,迁往长安,凡是不迁地统统杀掉。

    看着已经衰败的洛阳城,魏新虽然是感慨良多。但是忽然又心生一计。说道:“太师,可命一小股部队在洛阳埋伏,只要看关外联军进来就四下放火。虽不能大胜。但必然有奇效!”

    洛阳城内如今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董卓军种种行为让所有的洛阳人都感到自己头顶上的那片天是不是随时都有可能坍塌下来。原本繁华无两的洛阳城,现在却是街道冷清,人迹稀少,不单只是因为平民百姓已经不敢轻易出门,更是因为带动洛阳繁华的那些富商巨贾们都已经家破人亡,朝不保夕。

    几乎所有稍为有点家财的人家都被董卓军光顾过,他们上门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来讨一个回话,是不是愿意舍弃洛阳的家产,举家搬往长安。不愿意,没二话,马上灭门九族,家产抄没,反正门外已经有大车伺候。如果愿意,好,识时务,不过在搬迁的途中,需要由董卓军负责安全,到了长安之后,也要由朝廷负责进行安置,所以无论怎么说也要好歹拿出点钱财

第一百一十三节 火烧洛阳(一)-->>(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