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一节 诸侯讨董 (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在此绝地垂死挣扎!俗话不是说:大丈夫不立危墙之下吗!”

    张绣微微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痛苦的神情“既然你们都如此想,那么咱们现在就向幽州军请降,只可惜我刚被主公委以重任。”

    张绣的话刚一出口,徐荣便激烈反对起来“不行!我们不能投降!大丈夫在世当以忠义为本,怎能一遇危机就怯懦投敌呢!丞相待我等不薄,我等必须效死以报!”

    三人闻言不禁眉头一皱,相互对望了一眼,交换了一个眼神。张济、樊稠两人当即绕到徐荣背后,就在徐荣微感诧异之时,张济三人突然同时出手,将猝不及防的徐荣摁倒在地绑了起来。

    周围的将士看到这一幕,虽然震惊,但大多数人并没有任何反应。三人将徐荣绑到周瑜的面前,表示愿意投降,但是徐荣不愿投降,所以将它绑缚起来交给周瑜处置。

    周瑜看着徐荣道:“徐将军忠肝义胆,本都督佩服!但徐将军想过没有,你如此忠心于董卓真的算是真正的忠义吗?”

    徐荣抬头拿眼睛一瞪,没有说话。

    周瑜顿了顿继续道:“大丈夫在世要做的其实就是两件事。一是保境安民,使我华夏百姓不受外族欺辱,不受匪盗祸害;二是开疆拓土,为我中华立万代不朽之功。只有做到此两点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徐将军同意我的话吗?”

    徐荣没有说话,不过周瑜感到徐荣已经意动了,于是继续道:“那董卓自入洛阳以来干过些什么,相信不用我说,徐将军也清楚。董卓他欺辱皇帝祸乱宫廷,这些事我就不去说他了,但他横征暴敛掠夺民财,视百姓生命如草芥!对此,凡是真正的汉子便不能坐视不理!”

    这一番话使徐荣心头猛地一震,他突然感到呼吸仿佛都有些困难起来。但他仍在犹豫,他还无法挣脱固有的忠义思维。

    此时,周瑜趁热打铁道:“忠义乃大丈夫立身之本。但徐将军对忠义二字却理解错了。如果将军的忠义对百姓来说是个灾难的话,那这种忠义还有何意义!这其实不是忠义,而是助纣为虐!只有对百姓有利的忠义才是真正的忠义,这样的义士才会万古流芳!”

    徐荣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泪水满眶地由衷感慨道:“多谢将军指点迷津!徐荣愿投效将军帐下。”

    周瑜闻言大喜,“徐将军愿意投效乃是我幽州之大幸,亦是主公之大幸”从此以后,徐荣就成了幽州军的一员,成为幽州军三帅之一。

    周瑜在凭一席话说服十万董卓军投降。这注定将为后世留下一段佳话。此事在不久之后就在民间广为流传,不过却越来越神乎其神。

    看着站在高处的周瑜的背影,戏志才非常感慨。

    这个引君入瓮的计谋是戏志才设计的,但周瑜在执行时却进行了改动。戏志才原来打算是准备大量火油柴草,等对方大军一进来就用火攻。按照戏志才的想法,火攻过后,这十万人也基本上完蛋了。

    但周瑜觉得这火攻之计虽然很好,但太过残忍。于是周瑜取消了后面这一段火攻之计。周瑜希望凭借压倒性的态势逼迫这十万人投降。最后周瑜做到了。

    戏志才感到有些惭愧,同时又非常欣慰。欣慰自己的主公有识人之明,敢用别人不敢用之人,在出征前所有的人都觉得周瑜此次挂帅出征就是积累经验,毕竟幽州军也没打算出力,但是经过这些天的相处,以及刚才周瑜的表现,所有的人都被他折服了。就连吕布、关羽这样的人也不得不佩服他,而戏志才身为周瑜的老师也对他的表现感到高兴。可以说这一战奠定了周瑜在幽州军的地位。戏志才等看着周瑜的背影,顿时间觉得这个再也不是以前那个老是在自己等人面前胡闹的孩子了,而是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三军统帅。同时也为主公能有这么一个徒弟而高兴。

    周瑜借助压倒性的态势劝降了徐荣、张济这十万董卓军。随即命令张飞率领两万骑兵化装成董卓军往虎牢关而去。

    下载本书最新的txt电子书请点击:

    本书手机阅读:

    发表书评: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一百一十一节 诸侯讨董 (八))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