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选,然袁公一门四世五公,门多故吏,汉朝名相之裔,素有德望,座下猛将谋臣如云,所率皆精英志士,亦可为盟主。如果要我选的话只能选袁公,也只有袁公能为众人之,才可完成讨董大业。’在此瑜代幽州军上下愿支持本初公为盟主,号令我等,然后前进,共诛国贼!另外,我家主公为了使讨董联盟更加名正言顺,故特将天子剑交予瑜带来,暂借本初公。”
    周瑜的口才本来就不错,况且这番话说的也是实际情况,故意用东方剑的话把他们自己贬低,把袁绍与曹操捧起来,最后在力挺袁绍,听得袁绍是微笑不已。再加上周瑜此时再将天子剑给抬了出来,顿时间使袁绍的失望答道了很高的地步。[.la 超多好]
    天子剑啊,而且是先帝所赐,也就是说,就连当今的皇帝,在名义上也是可以说斩就斩的,虽然这个时候还没有刘备借荆州的事情,不过,像天子剑这么好的东西,袁绍大概以后还有归还的可能,但如果到了刘备的手里,那肯定也就是肉包子打狗了。
    袁绍家门兴旺,世代王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这些在座的或多或少受到过袁氏的提点和好处,听了周瑜的话大都忍不住点头,纷纷应和。
    曹操见状,忍不住一声微微叹息。一旁的周瑜听曹操的叹息,摁不住悄悄转头望去。这个汉末三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此时三十多岁,面色微黑,须有些凌乱,但配以他棱角分明的脸庞,却显得颇有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质,整个人虽然不高大威猛,甚至有些偏矮,但是却已经开始散出凌驾众人之上的领袖气质。此时的曹操还暂时只是个并不受人重视的讨伐董卓联军的头目,他表情郁闷,眉头紧锁,浑然不觉有人正在观察他,似乎一直在思考着什么重大的难题。
    另一边袁绍得众人几乎一致推荐,心下暗自高兴,表面上却是再三推辞,大家都是老油条,自然知道袁绍的意思,见他面色泛红,于是又一起劝说几次,袁绍推不过,于是“勉为其难”的同意担当盟主。决定了袁绍当盟主,众人商议决定次日朝食之后举行仪式,正式推袁绍作盟主,号令群雄。
    次日,筑台三层,遍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旄黄钺,兵符将印,请袁绍登坛拜将。袁绍整衣佩剑,慨然而上,焚香而拜,誓盟道:“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绍等惧社稷沦丧,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誓毕,二十路诸侯歃血为盟,歃血已罢,下坛。众人扶绍升帐而坐,两行依爵位分列坐定,众人推举曹操做了副盟主。
    曹操行酒数巡道:“今日既立盟主,各听调遣,同扶汉室,勿以强弱计较。”
    袁绍道:“绍虽不才,既承公等推为盟主,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国有常刑,军有纪律。各宜遵守,勿得违犯。”
    当日仪式结束,众人开始谋划讨伐董卓的诸般事宜。坐在盟主宝座的袁绍当即任命其弟袁术总督粮草。话音刚落,长沙太守孙坚自请为先锋进攻中牟。袁绍应诺,孙坚立刻带领部曲离开联营。
    众人在会后,各自散去回到自己的营地。
    曹操回到营寨里后,曹操对谋士程昱道:“袁绍色胆厉薄,好大喜功,好利无谋,现当任讨贼盟主,联军前途堪忧啊,本来幽州东方子恒有灭黄巾之功,执掌幽州数年,官至骠骑大将军,麾下兵甲数十万,乃盟主的不二人选,他却没到,不知是何用意。”
    程昱抚着他的山羊须道:“到目前为止,也只有袁绍才有实力当这盟主,也只有袁绍才能压住众诸侯,主公任何方面都比袁绍强,唯一不如他的也就只有家世。”
    曹操点点头道:“不错,来会盟的这些人当中,大多都是受过袁氏恩泽的人。”
    而此时刘备也在自己的大帐内商议着。刘备自从为汝南太守后,勤政爱民,减租减息在汝南实行仁政,很快就得到了汝南的民心,当然也得到了一部分人的效忠,有了一套属自己的班底,孙乾、简雍、许攸、武安国、孙观、刘辟等。刘备有了自己的地盘之后也过早的显示出了霸主之气,刘备道:“公佑观东方子恒其人如何。”
    孙乾道:“属下并没有见过他,不过从他的这下属下可以看出,他深得军心,而且深藏不露,胸有城府,麾下文武兼备,执掌幽州数年,已成气候,不可不防也。”
    
第一百零五节 诸侯讨董 (二)-->>(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