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节 董卓来了(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剑回到后,更是气的哇哇直叫,如果不是贾诩拦着恐怕他们就要冲进洛阳城大开杀戒了。

    次日,幽州军收拾停当准备离开洛阳的时候,听闻蔡邕求见。东方剑略一犹豫就让人将他请进大帐内。

    宾主坐定,蔡邕连客气话都没说,上来就道:“值此祸乱之际,国家用人之秋,子恒安能远走幽州,独善其身。子恒可否留守洛阳?”

    东方剑心知蔡邕对自己回幽州相当不满,只怕还有很多人要不满了,在这样的乱世之中,政治博弈更加取决于军事实力,眼下洛阳拥有军事实力的,不过董卓和自己等人,自己一走,董卓再无人可以抗衡,这帮人自然不满了。

    东方剑微微笑道:“蔡大人莫非忍心帝都血流成河耶?”

    蔡邕一瞪眼,问道:“此话怎讲?”

    东方剑叹一口气道:“子恒所长,盖披坚执锐、冲锋陷阵而已,若留守洛阳,不免与董卓大战。董卓势大,我等或能胜之一二,然以幽州军之力,必不可久,久之必败!董卓狼虎之性,残暴之徒,斯时必迁怒百姓,届时……是以,子恒宁置声威于不顾,宁受万夫所指,亦不忍使百姓身遭荼毒。况此乃天子诏令,我又怎能不遵从。幽州地处边境,一旦得知朝廷之危毕竟会携大军压境,而朝廷无力分身,子恒代天子牧守一方,怎能任我百姓任人宰杀。”

    蔡邕是有才华,但这些东西就不是他所长了,一席话被东方剑绕得晕糊糊,沉默了下来。东方剑可怜他历史上的命运,劝道:“今剑牧之幽州,然幽州军中尽是披坚执锐之志士,独无治理地方之杰才,不若蔡大人随我等前往!”

    蔡邕一口否决道:“吾知汝之心意,然当此国难之时,唯死命以报国家,吾虽不才,愿捐此残躯,岂能独善其身!”

    东方剑心下一叹,道:“如此,愚可令军士以供驱使。”打了一下腹稿,给蔡邕提个醒道:“剑此去,不知朝局如何,唯有一语以示。”

    看着蔡邕双眼,目光真诚,缓缓道,“董卓而今掌控大局,独揽朝政,若其欲思长久,则必收拢士人之心,吾料其必正党锢之失,结交士人,聚拢人心,征召贤达。大人名声赫赫,定属此列。然,董卓残暴之人,日久必露其本性,而致天怒人怨,则其覆亡只在旦夕!为大人计,勿与之近。司徒王公,耿直之人,城府深藏,颇通阴略,吾料其必阴谋董卓,或可得逞。然王司徒性烈而不变通,若大人结交董卓,必至于存亡之境。慎之!”

    董卓刚掌控朝政时,确实大行收买人心,甚至为因党锢之争获罪的士人平反,因此开始的时候在士人中间还蛮得人心,只是董卓终究是董卓,收买人心没能继续下去,很快就倒行逆施,以致天怒人怨,最终亡败,若他能如刘备那么长期坚持不懈地收买人心,以他的能力,那段历史如何演变也未可知。

    听东方剑真诚的话语,蔡邕思索良久,长叹一声,道:“子恒之能,吾早知之矣,岂有不信之理?然既为汉臣,唯死命报效家国而已。”

    历史上蔡邕被董卓所用,我们已经很难知道真相了,以历史记载的蔡邕的为人,当不至于投靠董卓的程度,极有可能是家族的羁绊加上初时董卓收买人心起了效果的原因。一个长期被闲置的人,独董卓重用他,作为当时有着非常严重的“士为知己死”的士人来说,在董卓死后为他说几句话,那也正常得很,只不过王允终究容不下他而已。

    虽然蔡邕是个顽固老头,让他到幽州可能会让自己的改革遇上阻碍,但不管怎么说他都是一个人才尤其在士族方面具有很大的力量,说什么也不能见死不救。况且蔡邕的才华还是很有用的,到时候让他去安心去修他的史,再让他管各学校之类,让他没空罗嗦就是了。想到如何安排这老顽固,东方剑忍不住嘴角挂上笑容。

    随着东方剑的离去,朝廷中成了董卓一家之大,至此,董卓将洛阳局势进一步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中。

    下载本书最新的txt电子书请点击:

    本书手机阅读:

    发表书评: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一百节 董卓来了(四))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