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三国之天下无弹窗 但话说回来,如果仅凭着这些纸张与印刷,东方剑就想要赚大钱,基本上还是不现实的,毕竟一叠纸你能卖出什么天价?这纸又不像玻璃,光你一家会造,不就是往上面写字吗?不用你的还不行吗?所以东方剑造纸的最大目的不是靠卖纸挣钱,东方剑这所以要将这些东西啊弄出来:一是,为了看书什么的方便和使用,像历史上那样很多的重要文献都丢失了,这是人类的不幸。二是为了钱,东方剑知道自己到三国,如果要想与曹操等人争霸天下的话,除了军队外还要有经济,而经济说白了就是钱,现在虽说有甄家在支持自己,可是毕竟那是人家的钱,万一出现什么后果那就太不利了,所以将纸与印刷的命脉交给了田豫而不是甄家,以防万一。三就是:为了得到那些豪门世家的好感,谁都知道东汉一朝世家对于天下的影响是很重要的,要想争霸天下没有世家的支持是不行的。
    虽说现在的幽州处于秋天的包围中,但是秋老虎的热力还是非同小可的。东方剑在刺史府里用用送来的纸在练习写字,虽说东方剑在后世学过几年的书法,可是他那两手字在三国来说是个读书人就比他强,所以他就像被后世成为书法名家的钟繇学习书法。东方剑正写着字的时候就感觉到自己头上的汗不停地再往外冒。东方剑用旁边的毛巾擦掉自己额头上的汗,道:“太热了,要是有电扇就好了。”
    等等电扇,扇子。现在虽说没有电扇也没有扇子,可是可以做把扇子呀。有纸还不能做扇子吗?我可是太笨了,怎么早就没想到呀,到时候不仅可以扇风更可以将其作为装饰物,卖给那些世家大族中人,赚取他们的钱为自己所用。东方剑心里忽然间想到。
    扇子在中国的历史可谓悠久,从殷代时,就出现了用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成的,称之为“障扇”的扇子。不过在当时,扇子不是用来扇风取凉,而是作为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之用。西汉以后,扇子开始用来取凉,材质多为羽毛。东汉时,除了羽扇以外,制扇的材料大都改为丝、绢、绫罗之类织品,并多为女性使用,因为只有女性才会有能力在扇面上绣制各种图案。三国时男性用扇子比较着名的,大概要数诸葛亮,“轻摇鹅毛扇,妙计横生,运筹帷幄”,基本上已经成了孔明最大的形象特征。
    北宋时,携带极为方便的折扇出现了。其扇骨有用牛角、玳瑁、象牙、翡翠、湘妃竹、檀香木等珍贵材料制成;形式有琴式、如意头、竹节式、蚱蜢眼等;扇骨分七、九、十二、十四、十六、十八股之多。到了南宋,画扇、卖扇、藏扇之风盛行,并出现了扇铺和画商。明清文人墨客题扇画扇成为一种时尚。传说在扇子上题字作画是源自三国时期,是曹操和杨修偶然间所为,但距离东方剑现在的年代,却也有近二十年呢,所以东方剑利用折扇赚钱的计划,应该说是具有极高的可行性!
    折扇的主要材料之一的纸张已经成功研制出来了,至于竹子,幽州地区虽说没有什么竹子,可是可以从荆州和益州运回来呀,再说用数目也行呀。至于扇面上的书画吗,放着钟繇这样一个精通书画的大文豪,还有东方剑这个盗版成性的“一代文宗”,自然也不会有任何问题。当然,东方剑和钟繇不可能每天都光忙着往扇子上写字,所以东方剑干脆借着蓟县城外河流的便利,在河边开设了一个折扇制造厂,并将后世活字印刷的原理告诉了马钧等人,要求他们以最快的度将活字印刷技术付诸现实。既然展方向明确了,那工程上马自然是越快越好。于是,整个幽州的手工业全部被调动起来,一场小型的工业革命在幽州的蓟县城外红红火火的展开。
    汉光和五年,秋八月,流传后世数千年的折扇,终于在幽州蓟县城外的河边上实现了量产。看着一把把凝聚着百十余名工匠辛勤汗水和心血的折扇,东方剑的心中都有了一丝的触动,谁说工匠是下层阶级,如果没有这些工匠,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难道是凭空飞来的吗?不过东方剑现在的身份让他无力为天下的工匠摘掉头上下等人的帽子,不过这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了,虽然这个时间也许会有点长。
    折扇制造成功,并不代表东方剑就能够高枕无忧的在
第三十七节 幽州改革(二)-->>(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