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朝廷大臣的府邸的表现在他看来都是情理之中,但是自己总是觉得他再进行着什么阴谋,或许是对他的不清楚造成的。
    再想到凭着他现在的地位以及受宠信的程度并且听说和朝廷的几位众臣关系都不错,而且到幽州后,幽州的一切军政要务都要听他的,那他可成了一方诸侯呀,为什么会对我家的周瑜有兴趣,难道说是借周瑜来拉拢自己,可是凭借他现在的身份地位没必要呀,那就是真的喜欢周瑜,想收他为徒。自己从他这些日子在京城各大臣的府邸的表现就知道他的所学颇杂,蔡邕曾亲口说道,东方剑任何一方面的才华都不在当代大儒之下。由此可见他的学问很高的确可以当得了孩子的师傅。但是自己就是看不透他的心在想什么,自己不知道他的目的就答应了他这行吗?如果以后他心生反叛之心那可就把自己家族带到了万劫不复的境地。那万一他没有反叛之心,自己的不同意可就把他给得罪了,照他那有仇必报,而且报复起来狠毒阴辣的个性一定会对自己不利。
    嗨,既然看不懂他那就答应他,大不了自己也到幽州去,这样一来即可监视他,又可以知道他的为人怎么样,如果真是一个为国为民的忠臣那自己就再幽州好好的帮他,如果他有反叛之心那自己就可以通知朝廷早做防范。
    想到这儿对东方剑道:“凭子恒的才学完全可以当得起我这孩子的老师,既然子恒看得起我这不成器的孩子,那我可是求之不得呀?这样一来子恒不仅可以教这孩子,还可以帮我管这孩子,那我还有什么不同意的。只是这孩子从小没离开过家,没离开过父母,再说孩子他娘也舍不得他远离,所以我们会和孩子一块去,不知子恒可愿意否?”
    周瑜听见父亲说要让东方剑帮忙管自己,周瑜心道:我是很乖的不用谁看着,刚要向父亲说明,还没来得及张嘴,就听见父亲说父母要和他一起去,别提多高兴了,就连刚才的不快都没了,自己一个人在那儿傻笑,毕竟他还小不愿离开自己的父母。
    东方剑一听周异的话,别提多高兴了。本来自己就打算将他一起弄到幽州去,可是没想到周异自己就提出来了,能不高兴吗?立即高兴道:“元城兄愿去,剑求之不得,本打算邀请元城兄的,没想到元城兄自己先提出来了。”
    东方剑心里知道,周异愿意去幽州并不是担心周瑜离不开父母,而是担心自己。毕竟自己从海外回来所有的人对自己都不了解,虽说送给了皇上两件宝贝,得到皇上的信任,但是这并不能打消别人对自己的怀疑,甚至还引起了某些人的记恨。要知道在他们这些所谓的士族的眼里像自己这样手握一地军政大权的诸侯,就是祸乱的根源。就算在群雄割据到三国时期的时候,还有很多人都对大汉抱着希望,希望能够将大汉拯救过来,同时希望皇上能够勤政爱民。换句话说就是现在的人民对皇帝还是很忠心的,曹操能那么快的平定天下就是靠着荀彧的计策‘挟天子以令诸侯’,由此可见大汉天子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毕竟大汉已经存在四百年了,大汉的权威以及正统已经在人们的心里根深蒂固了。所以曹操在活着的时候不敢谋反当皇帝,因为他是大汉的臣子故不愿背上骂名,更因为他知道民心的向背,就因为这样为了自己的后代能当上皇帝他铲除了一切阻碍。
    这些就连普通百姓都知道的道理,像周异这样的士族之士就不可能不知道,所以说现在的他们对皇帝还是很忠心的。但是他没想到东方剑是从后世来的,也不知道东方剑知道历史的走向,所以就是你让他反他都不会反,要是换上一个人说不定就真的会反。
    东方剑根据周异的表现很快的就猜对了周异的心理想法,但是他没说出来,毕竟他现在也是大汉之臣。其实东方剑能够猜出来是因为他对这个时代的历史以及这个时代人的想法都非常了解,尤其是对当时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士族的想法很了解,要不然他的论文也不会成为全校第一。
    周异道:“即然这样,我得回去和她母亲商量,看看她的想法。然后还得去想朝廷请辞。”
    东方剑道:“元城兄,其实也不用请辞,只需调职即可。”
    周异不明白道:“调职,怎么调。”
    东方剑道:“我幽州道目前为止还缺一长史,不知元城兄可愿屈就。”
    周异道:“如此,异拜见刺史大人。”
    东方剑扶住周异,二人对视着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