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九十章 观音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说成是“事后法判决”。碑文整体虽然没有直接对战争本身做出评判,但字里行间传达出来的信息却是非常明确的。表面上是要“探求”“真相”,但这个“真相”在树碑者内心是很清楚的。诗碑上的题诗就是最好的证据:

    &&&&《哭殉国七僚友记狱中作》

    &&&&妖云镇狱朔风腥。≤≤网,昨夜三更殉七星。暴戾复仇还太古,雪冤何日靖忠灵。

    &&&&这个诗碑像是为“殉国七士墓”碑所作的注脚。诗作者大岛浩,二战期间的日本驻德国大使,为推动日德意三国同盟四处活动。深得希特勒信任,战后被定为甲级战犯,判处无期徒刑。他在诗中把关押战犯的巢鸭监狱描绘成人间地狱,把7个战犯捧为“七星”,咒骂东京审判是“暴戾复仇”。还誓要为他们“雪冤”。

    &&&&本殿的正中央,供奉着一尊小型观音像,离观音像比较近的两侧的褐色相框中分别写着“广田弘毅、松井石根、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木村兵太郎、武藤章尊灵”和“殉国刑死1o68柱”。

    &&&&本殿的左侧,设有松井石根的灵位,摆着多张松井的照片,还放了一瓶“靖国神酒”。本殿右侧的供奉台上,摆有远东国际法庭印度籍法官帕尔的照片。众所周知,帕尔因主张日本战犯无罪而受到日本右翼的吹捧。靖国神社内还专门放置了帕尔的雕像。

    &&&&本殿内还挂着松井石根的几幅书法作品,以及7名甲级战犯在处刑前的签名,落款是“殉国七士处刑前挥毫”。一面墙上悬挂着一幅油画。描写的是日军在中国战场上与中国百姓“和谐相处”的景象。油画的下面是一张南京光华门全景的黑白照片,由步兵第36连队旗手中根平次提供,照片拍摄于1937年12月13日下午1点。这一天,正是日军展开南京大屠杀的第一天。本殿内的另一侧墙上还悬挂着一幅有关日军侵占南京的黑白图片,拍摄时间为193

第二百九十章 观音院-->>(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