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界的竹内好,于朝鲜战争最激烈的1951年4月,在《中央公论》月刊上表“毛大大评传”一文,高度评价了充满抵抗精神的中国民族主义。开了赞美中国的先河。堪称日本政治学界领袖的丸山真男,则高度评价了1956年5月由毛大大倡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运动,认为那是新中国成立后由革命政权推动的民主主义国家的一项尝试。在这种形势下,鸣放运动后生的反右派斗争的消极影响几乎理所当然地被忽视了。即使到了6o年代前期,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失败的消息经由香港片段地传来以后。对中国的肯定评价仍占日本各界的主流。
&&&&6o年代中期全面爆的越南战争展现出了与朝鲜战争同样的构图,即作为贫穷亚洲的一个小国越南,为求得民族的独立和统一,而敢于挑战强大的美国。当1965起美军受挫的消息不断传来时,对追随美国持批判态度的那部分日本人便开始公开站出来支持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和越南北方,并力图现越南人那种不畏美国的物质实力的坚韧不拔的精神。而文化活动恰好是在越南战争持久化时期勃的,这也是当时支援越共和北越的革新势力对文化活动的极端精神主义特征缺乏批判的一个原因。
&&&&文化活动是社会主义中国在战后国际形势下走上与日本截然不同的道路途中动的一场革命。因此,愈是对战后日本的历史持否定态度,认为那是人性之堕落的日本人,就愈是表现出肯定文化活动的倾向。比如。中国在5o年代后期由农业集体化向人民公社过渡时,实现了没有机械化的集体化、公社化,这一点具有依靠人力的浓厚精神主义色彩。而苏联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具体表现如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等,则是以大型机械化为前提条件的。虽然同属农业社会主义,但是后者与中国的集体化、人民公社化不可相提并论。公社化、大跃进时期**所要求挥的主观能动性,正充分显示了这一运动的精神主义特征。
&&&&在大跃进、人民公社伴随着巨大的牺牲失败以后,中国从1962年开始进入了调整期。开始推行“三自一包”政策及“猫论”所代表的唯生产力
第二百七十五章 精神力量-->>(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