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因为这段时间正是五月选举刚过,生了一些流血政治事件。在一座选为外景点的桥下竟现了五名带炸药的恐怖活动者。工人的罢工也不断威胁着拍片工作,火炬游行往往把拍摄日程打乱。
好在这个时期的意大利政府对于美国的态度是俯帖耳,这不是在开玩笑,因为在“马歇尔振兴欧洲计划”中意大利是最大的受益国。从1947年到1951年,短短四年间,竟然有多达12亿美元从美国输往意大利,千万不要以今天的眼光来评断这12亿美元,在当时,这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要知道在上世纪5o年代苏联全力援助中国时所提供的贷款总额也不过3亿美元。
而紧接着爆的朝鲜战争,又激了美国对于金属以及一系列产品的强劲渴求。也为意大利经济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其工业生产因此而迸出强大的潜能。似乎每一个细胞都在释放着能量。因此这个时候的美国人对于意大利来说那就是名副其实的大金主,虽然没像日本那样跪舔,可以差不多了。
由于投资人唐宁、吉米还有导演威廉惠勒都是美国人,而且都是在美国比较有身份的人士,所以意大利罗马市政府对于摄制组是非常配合的,无论是工人罢工还是恐怖事件或者围观群众的出格行为。都第一时间进行了制止。
这些人为的因素唐宁和威廉惠勒还有办法处理,可一些非人为的自然因素就实在是没有任何办法了,比如说剧情要求演员们装出凉爽舒适的样子,而实际情形却是热得要命,那年是罗马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大家都热得吃不下饭。只是为了保持体力勉强吃一点点。
这让唐宁不禁暗自感慨,这拍电影真的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容易和浪漫,演职人员需要付出的辛苦和努力实在是太多了,但是尽管在这么多不利因素的情况下,他们依然如此敬业,可见《罗马假日》能够成为一部经典绝非偶然!
好在除了这些坏人心情的事情之外,还是浪漫温情的因素占大多数。《
第一百五十三章 拍摄-->>(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