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仅以此文纪念歼十总设计师宋文骢先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能够知道,歼十的出现,是多么的艰难!共和国的航空工业,到现在,已经强大了,但是谁曾知道,三十年前,歼十上马的时候,共和国的航空工业是什么情况?

    八爷的二型当年才刚刚开始进行研制,美帝和平典范的82工程,最终却是胎死腹中……

    是如同宋老这样的老一辈国防科技工作者,在几乎空白的情况下,没有数控机床,没有三代战机的设计经验,电子工业落后,材料垃圾,更是没有大型的压力机……

    八十年代的国家经济,尤其是国家对于航空领域的投入,相信更多人清楚。

    或许,共和国就没有哪个部门在八十年代的研制过程中不缺经费。运十,因为三千万经费下马,使得共和国到现在的蓝天上翱翔的都是进口大飞机,还有一大堆的项目因为经费问题下马……

    宋老,这位歼-7c战机的总设计师,力挑大梁,在千千万万的国防科技工作者夜以继日的工作中,在万千困难面前,不畏艰辛,在没有技术,没有设备,没有资金的情况下,带领整个团队在陡峭的技术跨越以及薄弱的工业基础环境中,攻克一个又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难关,让

仅以此文纪念歼十总设计师宋文骢先生-->>(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