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清楚。麻烦你帮忙协调一下,”冯一平说。
&&&&康宁镇不大,算得上古朴,总人口将将过万,其中的一半,都在康宁公司上班。因此白天的时候,街上行人稀少,看得到的,不是老人,就是孩子。
&&&&最值得称道的,是小镇的绿化非常好,周围的山上,植被茂盛,而小镇上也一样,绿树成荫,给人冯一平的感觉,就像是在国内的公园一样。
&&&&玻璃品艺术展览馆,又称康宁玻璃中心,是一个集博物馆,玻璃吹制表演,玻璃工艺品销售于一体的一个场馆,位于一座小山脚下,里面的展品,称得上琳琅满目,不过,最吸引人的,要数玻璃吹制表演,看着一勺玻璃溶液,吹吹拉拉剪一下,就变成了一件工艺品,真的叫人赞叹。n∈n∈网,
&&&&翌日上午,冯一平和康宁公司的一些员工,进行了热烈而卓有成效的交流,下午,终于有机会见到在家的一位副总裁,本杰明先生。
&&&&这是一位老同志,背明显很驼,脸上的肌肉,也很松弛。
&&&&“冯,请坐,”本杰明带着冯一平在办公室的会客区坐下来,这地不错,坐这都能晒得到太阳。
&&&&“早听说你是一个年轻人,没想到你这么年轻,”这个看上去和蔼的老头笑着说,“你现在就开创了一个新的管理战略,不简单!”
&&&&“您过奖了!”这样的话,这几天听得太多。
&&&&“听他们说,你要购买我们公司的一份专利,具体是什么?”寒暄已毕,主人步入了正题。
&&&&“是这样的,我有两家家具厂,公司设计了一些需要用到玻璃的家具,比如茶几,这就不但要求玻璃的性能好,不易破裂,更重要的是,表面最好不会轻易留下划痕,我们找了很多玻璃厂商,性能好的有,但不留下划痕的少。
&&&&最后,终于了解到贵公司曾经生产过这样的玻璃,不过那个项目现在已经关闭,所以想了解一下,贵公司有没有可能,把该玻璃的专利转让?”
&&&&冯一平说的,就是日后康宁收入支柱的大猩猩玻璃的前身,被他们称为chemne&& 这种玻璃,是由康宁自己命名为微晶玻璃的玻璃,展而来的。
&&&&关于微晶玻璃的诞生,其实和青霉素的现一样,都是一个偶然现象,52年的时候,康宁公司的一位员工,因为控制错误,无意中得到了一种比铝还轻,但强度比高碳钢还要高的玻璃。
&&&&在微晶玻璃的基础上,他们最后研出了一种承压能力是普通玻璃15倍的新产品,chemcor玻璃,当时主要针对的市场是公用电话亭、监狱窗户和眼镜,但因为价格昂贵,销量都非常一般。
&&&&他们转向汽车挡风玻璃行业,但依然找不到合作伙伴,最后,康宁在1971年,关闭了该项目。
&&&&它再一次重生和成为康宁的收入支撑,是在o7年乔布斯推出苹果智能手机之前,在半年内,他们把原本4毫米厚的chemcor玻璃,在不影响性能的情况下,减小到1.3毫米厚,并最终在智能手机时代,大行其道。
&&&&但此时,不管是康宁公司的
第七十一章 下一大盘棋-->>(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