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的是利益的最大化,也就是说,一切都以利益为前提。王道勇认为,康平只是他人生的一个中点,而非终点,既然自己终将是康平的过客,那又何必再追求对康平的最大掌控呢,离下一届代表大会只有一年的时间,如果利用这短短一年的时间实现人生的再次飞跃,这才是最关键的。纠缠于局部斗争,不说是否能够赢得了陆渐红,一番拼杀的结果却是可以引发高层的反感,毕竟陆渐红的后台太硬,既然没有好处,又何必斗下去呢?
为了利益,跟陆渐红合作似乎才是最明知的选择,当然,这个合作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保持自己一定的话语权,当强硬时则强硬,如果变成了墙头草,一切由陆渐红说了算,别说陆渐红了,自己恐怕也会觉得不具备合作的资本。
这个时候,王道勇给了陆渐红一个异常准确的定义:战略性合作伙伴!
在作出这个定义之后,王道勇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再回头看看陆渐红的一些行为,似乎并没有过多的大不敬,也并没有威胁到他,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那只不过是自己患得患失而已。
王道勇的思想在挣扎,陆渐红未必就真心自在。
他同样也在对他与王道勇之间的关系进行定位,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王道勇能成为康平的“大老板”,如果说一点能量都没有,那无疑是自欺欺人。身在官场,是个人,都会有控制欲,陆渐红做了好几年的“老*二”,当然也想真正成为一方之主,不过他还好地控制住了这个**。纵观康平状况,陆渐红觉得与王道勇合则两胜,分则两败,而且经过这接近一年时间的观察,他发现王道勇在大方向上还是没有问题的,除了有点护犊以外,基本上没有太大的缺点,但回头想想,护犊子的现象自己又何尝没有?
不约而同地,陆渐红也给了王道勇下了一个定义:战略性合作伙伴。
2662 拆迁还没完成-->>(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