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打电话回去,再三要求回家种田,并把生病时的照片寄回了家。父母看见儿子消瘦成那样,大惊失色,相互埋怨着,说城市里有什么好的,非要在城市里拼命折腾,回家种地不照样过日子,再说家里还有几亩果园,田地十几亩,勤劳艰苦一点,收入比城里也不遑多让嘛,总比外面凄风苦雨好的多。也许只是儿子一时兴起,过了那个劲儿,守不住种田的风吹日晒,耐不住那份清苦,说不定自己乖乖回上海工作的,让他回家养息一段日子,也是好事。于是杨帆回家种田得到父母的谅解,乐的杨帆几夜没有睡着觉,终于能够回家过清闲的日子,说来也是奇怪,不打针没有吃药,病莫名奇妙就好了。杨帆自然不知道是他脖子上佩戴的一块石头在作祟,这石头是他十六岁时,在家乡的泉水里捡起来的,纹路细腻像一块温玉一般,更奇怪的是石头自然有个针眼,恰能栓进一条绳子挂在脖子上,一直伴随他至今。临近家门石头仿佛也有了生命,光彩流转。
杨帆行李不多,最值钱的当算他的笔记本电脑了商用机,花费他一万多,其他的也就是几套衣服,两双鞋子。还有些礼物补品什么的,毕竟这么多年没有回去了,也该孝敬孝敬年迈的父母,当然还有哥嫂的礼物,还有侄子的玩具,一想起侄子贪睡像虫子一样的照片,杨帆嘴角就噙着笑意,眼睛都笑着一条缝。
来到家乡的县城,并不着急回去,带的礼物还少,需要多置办一些,糖果啦,烟酒啦,亲戚邻里也应该送一些。县城虽然是个小城,经济也不是全国百强县什么的,但是距离达的城市却也不远,物品种类齐全,也是个正在开放中的城市,消息并不闭塞。县城依水而建,大小湖泊星奇罗布,烟波缭绕,水光潋滟,小船往来穿梭,极具观光旅游的魅力。
虽然阔别了整整四年,变化的确也不小,可是杨帆对县城的大街小巷还是颇为熟悉,在大街小巷里穿来穿去,是那么的轻车熟路。毕竟他也在县城里呆过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最美好的少年时光都是在县城度过的,县城也算的上是他第二家乡了。在购物市买齐了所需要的礼品,并且换了张手机卡,一气冲了一千块钱话费,算是半年的了,省的走路麻烦。又到市背后的盒饭店吃了一份盒饭,他已经是老顾客了,高中三年大餐就是在这里,每周必须来几顿,常常是翻学校的围墙出来的,那时候两块五毛钱就有鸡蛋和肉了,现在虽然涨价到五块,可是比起大城市还是便宜的很,更主要的是饭店做的饭依旧那么鲜美,今天运气也好,居然吃到了狗肉,好多年啦。当然,吃完了,拿根牙签剔了剔牙,一身舒坦,这个习惯也好久没有用了,要不是今天看着别人剔,杨帆绝对不会想到的。
等一下,请问你是不是杨帆呀?”刚背上背包拿
第一章出门在外-->>(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