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皇位传给了他的父亲大皇子,但大皇子的儿子可是很多……他还是需要看皇上的脸色做事,揣摩皇上的心思,而在大皇子这里,他需要做些成绩出来,让父亲得到皇上的好脸色,自然的,他这个儿子在父亲心目中的地位就更稳固。
皇家的那些事情且不说,现在只说皇长孙的第一个意思。
赵雩不得不说,如果是站在朝廷的立场上,皇长孙前面的那个想法是没有错的。皇长孙其实只是个一心为朝廷办事的人,和秦獠一样。
虽然他的身份是皇族,将来有可能继承皇位的人,但是现在,他只是个为朝廷办事的人。当然,因为第二个原因,所以说他只能算一心,而并非一意。
皇长孙想的也算是比较的长远,将关键的行业掌握在朝廷的手中,增加朝廷的收入,朝廷的国库充盈了,才能发展该发展的,例如……神机营,兵器制造。
国强才能民富,相辅相成,如果只有民富了,国不强。那么,等于是砧板上的肉,周围虎视眈眈的人会来抢,会来掠夺,前朝就是个例子。到时候受苦受难的,依然是百姓。
所以国强对于百姓来说,不是遥远的和自己没关系的事情,是每个人都应该关心的,每个人都应该出力的事。
赵雩自然愿意出这个力,她知道的更多,更加的想要把自己知道的事情做到头里,做到前面。
只是,皇长孙的想法太过于着急了,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一个产业想要发展起来,不是一两年能成形的。百姓们也不是全都明白国强民富的道理的,你强行逼着他不要去种地了,去养蚕!百姓还不乐意呢,凭啥?!
想要叫百姓自愿的转行,从种地的变成养蚕的,需要个过程,需要叫他们看到好处。赵雩和三奶奶做的产业,如果做起来了,百姓们看到了,哦,原来养蚕可以缫丝,缫丝可以织布,织布可以卖钱,看看人家,多有钱!
养蚕的人家比种地、打猎、打鱼、养牲畜的人家都富裕,那么自然有人就会去养蚕,慢慢的人多了,这个行业自然就发展起来了。
强扭的瓜不甜,不能什么事都用高压态势,当然,站在皇长孙的立场上,他大约觉着自己根本不是高压,自己是为百姓着想……
这些道理赵雩自然是明白,只是说不说,如何说?这是个问题。想要叫皇长孙明白这个道理,是听他人说了就懂了,还是需要时间事实证明?
赵雩自然没有马上拒绝,马上就说出来自己想的这番道理,皇长孙本来对自己就有些成见,自己现在说这些话,即便是再有道理恐怕到了皇长孙的耳中都是几个字,奸商就是奸商,吞下去就不愿意吐出来。
她笑着道:“皇长孙的意思我明白了……现在需要我做什么?”
皇长孙妃大约的没想到她竟就这样直接的问,顿了顿轻轻的端起面前的茶杯喝茶。赵雩现在都有点了解她了,年轻的
181 利弊-->>(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