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6章 一句一打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黄兴运绝不肯继续品评这套旧书,目光在店里转了一圈,对着保险柜中的《春江花月夜》看了几秒钟,大概觉得时机未到,又移开视线,看向博古架上一只花盆,皱眉,“这是怎么回事?”

    宋文渊仿佛没有听明白昔日恩师的质问,“黄先生有何指教?”

    黄兴运转过身,看向周围的人们,指着花盆,朗声科普,“这件钧窑天蓝海棠红渣斗式花盆本是清宫旧藏,内蓝外红,红色直逼大红,堪称钧窑之冠。”

    宋文渊称赞,“一字不差。”

    黄兴运大声道,“真品正在台北故宫博物馆收藏着,你的这一件是仿品!”

    宋文渊点头,“谁说不是呢?”

    “……”黄兴运显然没想到他竟然如此臭不要脸地承认了,一时间好像吃了三个煮鸡蛋没喝水一样,噎得胸口直疼,瞪着眼睛看向他。

    只见宋文渊抬手,将被不小心碰翻的标签摆正,精致的亚克力展示牌上赫然写着:仿钧窑天蓝海棠红渣斗式花盆(景德镇康仿)。

    人群中传来一阵轻笑,黄兴运一张老脸涨得更像猪腰子了。

    宋文渊小心翼翼地将花盆取下来,充满感慨地说,“我从14岁开始跟在黄先生身边学艺,先生教了我很多东西……”

    黄兴运面无表情地看着这个小畜生,心头腾起一个不好的预感。

    果然,宋文渊将花盆往他面前一杵,诚恳地说,“请先生再教我一次吧,说实话,康仿的鉴定,对我来说,始终是个弱项。”

    “!!!”黄兴运一口老血噎在了嗓子眼,简直想操刀劈了这个大逆不道的小畜生:谁不知道老康家祖孙十八代变态,每一代都是无冕的官窑之王,烧出的瓷器比真品还真,当众要他鉴定康仿,你怎不直接拿刀捅自己?

    偏偏围观的人们顿时跟打了鸡血一样,纷纷激动起来,“康仿呀,也就只有黄老这样的大师才能鉴定了。”

    “是啊,黄老给大家讲讲吧。”

    “来来来,我们鼓掌……”

    面对群情激昂的围观群众,黄兴运觉得血压有点高。

    跟他同行的一个老收藏家连忙出来打圆场,“康仿上都有标记,只要找到标记就可以了,没有什么技术含量,黄老不如再看看别的?”

    “老哥这话就托大了,”一个清朗的声音响起来。

    众人回头,只见孔信从人群中缓步走出,春风满面地走到博古架前,微笑道,“康仿为了不扰乱市场而留下标记,这不是我们不思进取的理由。”

    黄兴运脸色一僵,冷声道,“看来孔老板是要赐教了?”

    “赐教说不上,”孔信笑道,“只是有点小心得,想和各位朋友交流一番。”

    人们打起精神,“孔老板快别卖关子了!”

    孔信笑道,“大家都看得出这件花盆长颈、圆腹、矮圈足,胎厚釉浓,光亮明艳,最突出的是它釉色里外不一,红蓝相间,颜色多变,就这一处就有深红、深紫、蓝紫、酱色等数种渐变色,这就是钧窑最著名的窑变瓷的特点,常言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云蒸霞蔚,美不胜收。”

    宋文渊附和,“正所

第66章 一句一打脸-->>(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