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能成就一段佳缘。
由此,世人便将宫女们在红叶上所题的诗词统称为‘红叶诗’,倒也确有几分风雅美意。
这是人人心知肚明又隐秘不宣的事,就如同对食一般,上头的主子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倘若写这红叶诗或者绣这芳心寂寞的绢帕之人那么巧刚好已贵为后宫妃嫔的其中一位,那自然又另当别论了。
赵美人忖了数日都没能找到对付蕊乔的法子,蕊乔在宫中行走多年,凡事不出头,嘴甜,又懂得和稀泥,诸多事上都是做的滴水不漏,最是会明哲保身,就譬如说那日皇帝从合欢殿出来去了钟昭仪处,接着又再造访了赵美人,看起来是福泽同被,实际上明眼人心里都清楚地很,这是在给蕊乔打掩护来着,怕她一枝独秀,太过显眼,届时木秀于林,她赵美人还没来得及出手,倒叫旁人抢了先去。
其实凡事必有一动一静,大多数人为求一个太平清净,都宁肯退一步海阔天空,好像德淑贤三妃都作壁上观,无非是因为她们已经身居高位,再争也不会和蕊乔一般见识,要拼也是为了皇后的头衔。更何况依赵美人之见,那三人之中指不定还有人挺安于现状,毕竟三人之局最难破,如同一个三角,看起来不够圆润,却是这世上最牢固最稳定的,要打破她们三人之间的平衡很难,所以她们没有贸贸然朝皇后下手,皇后也没有朝她们下手,表面上看是一团和气;她们更没有蠢到自己窝里斗,日子便一天天过了下去,只等那有缺口来临的一天便是。但她赵美人却不同,她品阶低,又没有孩子,饶是她空有一国公主的头衔,到了这大覃的后廷也一样无用,不能呼风唤雨,因此相对于静观事态展来说,她更倾向于主动出击。所谓不破不立,总得有人先来打开局面,那就由她来做这个引头人好了,只不过常言道‘枪打出头鸟’,她既要做这个引头人,就得防着引火烧身,她需要一个战友,她也没有别的选择,只有一个钟昭仪而已。一是她不得帝王之爱,二是她娘家人微言轻,无权无势,在这后廷里只得依附于自己。同样于钟昭仪而言,选择和赵美人合作也是她唯一的出路。
那一日,天朗气清,流云翩跹,顺着被风吹起的柳絮举头望去,入目皆是碧海的蓝。
蕊乔身着一袭丁香色结成茧绸裁制成的曳地长裙,手挽如意流苏烟拢纱,一大早便前往永寿宫给太后请安了。
要知道结成茧绸是一款历史十分悠久的布料,因纺线须悉心织成,即使能工巧匠,不眠不休之下也要六个月才能制成一反绸布。再者,这原本并非大覃的工艺,而由是仙罗的展的,自从陛下开放海禁,仙罗的使者每年才得以乘坐七桅的帆船涉江而来,携带着大量的珍宝以及数量有限的结成茧绸来上贡,别说外间买不到,有价无市,就连宫中,统共也才几匹,可见其稀有珍贵。
赵美人曾在高绥国皇后的身上见过,因而才认得,否则只怕是要给蕊乔骗了,以为她身上的这件只不过是普通的锦衣华服,仅仅是在表面上涂抹了蜡,反复刷浆至颜色沉淀为止,好让衣裳垂坠细滑,光泽沉雅。且蕊乔刻意不张扬,只是在细节上下了功夫,于肩膀处和腰间及裙摆尾部都绣了蝴蝶,走起路来显得轻盈可爱,鸢色的细腰带上用白胡粉点缀出一朵朵山樱,娇俏可人。既维护了皇室的颜面,又不至于夺她人的风采。赵美人想,确实是个厉害的丫头,懂得藏拙,一点儿不显山露水,同时也看穿了陛下对她的宠爱,怕是后廷之内,无人能及。
虽则太后以为蕊乔有孕,免去了她的朝会,但蕊乔隔三差五的还是出席一次,今次更是领着木槿和铃兰跟在后头携了几屉的绣品,向太后道:“臣妾近日在殿内无事,便与侍女们一起做起女工,如今成品出来,第一时间就想要献给太后和诸位姐姐们,希望母后和诸位姐姐不要嫌弃我们的手艺才好。”
太后道:“唉,你这是做什
第十八章-->>(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