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帝的龙体更是要紧,皇家的子嗣们最是要紧。皇帝不会连这个道理都不懂吧?”

    由于皇太后早年曾经流落在民间一段日子,所以谈吐举止,开口闭口都与皇家气度扯不上半毛钱关系,听说先帝在时还就偏偏看中她这点脾气够市井,够泼辣。

    皇太后也知道这样说显得很没什么文化,拄着盘凤纹的金杖尴尬的咳嗽了一声道:“皇帝也莫要怪哀家多事,哀家不像你们这些男儿胸怀天下,哀家懂得道理不多,都是妇人之见,但也晓得你父皇在时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其中是按着一个顺序来的,皇帝如今愣是放着一堆的后宫嫔妃守着空闺,先家还没齐呢,谈什么治国,何以平天下?!再者说,孟子也有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皇帝,你给哀家说说,这话有道理没有?”说完,转过头去问身旁的太监道,“你,起来告诉我,这话是不是孟子说得?!”

    小太监忍着笑道:“回太后的话,奴才没念过书,不懂圣人的道理,不过奴才晓得太后说得有理。”

    太后得意洋洋的看着皇帝,皇帝无奈的扶额道:“好吧。”

    “母后请息怒,容儿臣——”

    话还没说完就被太后打断,指着皇帝身边的太监大总管海大寿道:“还不赶紧帮着皇帝动身,照哀家说,哀家自己的儿子还不了解嚒!圣体洁净的很,不用更衣了,直接把册子拿过来,看皇帝今夜要哪一位嫔妃侍寝。”

    海大寿偷偷地瞥了万岁爷一眼,轻轻道了声‘是’,那边皇帝赶忙摆手道:“不必了,太医院今日传来消息,说皇后凤体违和,既然如此,朕就去惠妃那里吧。”

    “好。”太后点头,神态却是趾高气昂的,说,“那就按皇帝的意思,去老佟家那丫头处吧。反正从前在潜邸时,皇帝就十分中意她来侍奉。”

    太后本意并不喜欢惠妃,因为皇帝总是去惠妃那里显得冷落了皇后,厚此薄彼,在后宫做的太明显,一是拂了皇后的面子,二是怕助长惠妃的气焰。

    然而眼下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她情愿她这个儿子专宠一个女人也好过当一个和尚吧?!

    皇帝知道今夜势在必行,只觉得太阳穴突突的鼓胀起来,他烦闷的用手按压了一下。

    皇太后布置玩任务就轻飘飘的走了,海大寿心里同情皇帝,低声低气的试探道:“爷,今夜……”

    皇帝叹了一口,把台面上的奏疏一一合了起来道:“罢了,便依太后的意思,摆驾惠昭宫吧。”

    海大寿喏了一声,赶忙出去提了一盏宫灯替皇帝引路。

    和畅的清风吹得皇帝的脑仁总算清醒了一些。

    之后,皇帝便更是频频驾临惠昭宫,阖宫的人都说,除了皇后的地位尊崇以外,就属惠妃娘娘最得圣宠,朝廷的许多官员都恨不得要与惠妃扯上关系,宫门前天天都有人送礼,可见惠妃的位份和家世虽不及皇后,但那份专宠,倒是旁人艳羡不来的,特别是皇帝的嫔妃人数向来就少,每次大臣建议开旨选秀,都被皇帝以各色奇奇怪怪的理由拦了下来以后,群臣无奈之下,便也作罢,只巴巴的瞧着后宫里到底哪位娘娘的肚子先有动静。

    果然惠妃是个争气的,没多久太医院例常替后宫嫔妃巡检的时候,便探出了喜脉,第一时间上报了永寿宫的太后,长乐宫的皇后和未央宫里日以继夜的那位爷。

    听说太后和皇后得了消息都挺高兴,毕竟这是皇帝的第一个孩子,大家都盼着开门红,唯独皇帝他老人家收到这消息仍是一副不惊不喜,不疾不徐的做派,道了一声‘哦’,从此后便再没有踏足过惠昭宫了,理由也端得十分冠冕,孩子还未满三个月,惠妃不宜再侍奉了。不过人未到,赏赐却是不少,就连瞎子都能看到出来,惠妃母凭子贵,身价水涨

第一章-->>(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