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零五章 马背上的步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迅速而有效的形成规模的战斗力。汉朝的这种“马背上的步兵”,就是充分结合了骑兵的机动与汉军擅长步战的优点,使汉军能够快速的到达大漠中的任何一个地点,然后扎下一个钉子以己方擅长守城的优点来对匈奴骑兵不擅攻城的弱点,于是就使汉军即便是在匈奴的地盘里也能无坚不摧、无往不克。

    现在秦风打算用的,就是这种“马背上的步兵”的战术。

    秦风在考虑一番后,觉得这种战术的重点有三个:

    其一是跑得快。

    步兵之所以要骑在马上,为的就是行军速度,行军速度一快就能像二战时的德军用的闪电战一般使敌人防不胜防。

    对于这一点训练起来虽然不复杂,也就是让军士学会骑马。

    但这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难,因为若是要行军快速的话,就要求能在马背上能呆得住,甚至还要求在奔跑的马上还能睡得着以保证军士的体力和精力……蒙古骑兵就能做到这一点,而这对归义军来说几乎就是无法想像的。

    其二就是防得住。

    汉朝骑兵是以战车构筑一道防线,但秦风也清楚一点:战车这东西对地形要求较高,也就是在荒漠或是平坦的平原上那还没什么问题,但在山地或是洼地上用战车那显然就不合适了。

    简单的说,战车也许适合汉朝在大漠草原与匈奴作战,却不一定适合秦风的归义军在河西或中原作战。

    于是秦风就在想,能否结合陷马坑、绊马索及少量的战车等构筑一道类似的防线挡住骑兵的冲锋。

    其三就要射得远。

    在防住敌人骑军的冲杀之后,要做的就是对敌人骑军进行远程打击。这一点或许是最简单的,因为归义军手里有射程比游牧民族远得多的强弩,这些强弩就可以使归义军能射到敌人而敌人却对他们无可奈何。

    只不过,秦风却觉得归义军手中的强弩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