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一章 丝绸之路(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百姓竞相经商逐利而不事耕种,只怕对敦煌也不是好事。”

    “是啊,皇上!”又有一名官员站出来说道:“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久前敦煌还因粮草不足而有灭国之危,如今若是鼓励粮田无人耕种,至时敦煌国只怕……”

    这倒让秦风有些费解了,难道说以前敦煌国商路通畅的时候粮食就少了?这些官员不会连基本的市场规则都不懂吧!

    很明显的是,经商的多了、赚钱更容易了并不代表务农的就少了……当然,初期的确有可能会出现许多农民不种田而去经商的情况,因此也会造成一段时间内粮食总量减少,但有句话叫“物以稀为贵”,正因为粮食少了而需求却没有少,人总是要吃饭的,于是粮食的价格很快就会飙升,不久后人们就会发现其实种田赚钱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于是很快就会达到一种平衡。

    秦风所不知道的是,官员中有相当一部份是经历过商路由畅通到堵塞这个过程的,所以当然知道这个道理。

    但是,这些官员包括刘籍在内,代表的都是敦煌国地主阶级的利益甚至本身就是大地主……一旦商路开通了就会导致大量的农民流失,短期内大片土地因为无人耕种而课不到税。另一方面,地主要是课不到税也就意味着国家也课不到税,国家存粮也会跟着空虚。

    这也就是为什么古时会有“士农工商”这样的排名的原因: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可以用各种名目的税收剥削农民,而对做工的或是经商的却是基本没有办法课税,于是自然就鼓励种田而不鼓励经商了。

    这现像往更广里说,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与封建社会的矛盾,资本家更希望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成为工人或是商人,更希望圈起一片片的土地建设工厂,而封建地主则希望把农民留在土地上或是保住他们的土地。

    但刘籍等人却忘了,曹议金本身就是个商人,以前的他在经

第八十一章 丝绸之路(二)-->>(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