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感觉却并没有消失,反而是和视觉融合在一起。
真的可以!师兄好棒!要不是正在做手术,谢克真想立刻跳起来在空中砸出一个拳头以示庆祝。
感受到蝶窦口的位置之后,谢克微微摇晃脑袋,收回了大脑对指尖出的信号,让这感觉先消失掉。毕竟还没有熟练掌握的技术,谢克可不敢用在徐教授的身上。不过好在位置在哪里他已经知道,于是他再次通过显微镜,用扩张器在在蝶窦前壁水平移动,终于在中线外侧稍微偏下的地方停了下来。
显微镜下,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块呈新月形凹陷的黏膜,那就是蝶窦口的位置。
这里是扩张器前端上缘安放的位置,也是蝶窦开窗的上缘界限。为了使蝶窦打开的位置更适合肿瘤切除的需要,谢克早就把术前的影像学检查分析了个透彻。肿瘤与蝶鞍,蝶鞍与蝶窦,蝶窦腔与蝶窦诸壁,蝶窦前下壁与鼻腔的相互位置关系,已经深深地印入谢克的脑海,如今更加配合他的特殊感知能力,对于术区各器官组织的位置,了然无余。
放好扩张器的位置,让它撑开一段时间之后,谢克开始切除蝶窦前壁与鼻中隔根部转折之处的粘膜,这些粘膜需要被锐性分离,否则容易误伤鼻黏膜。然后他将鼻中隔连同表面粘膜一起推向对侧,在骨性鼻中隔两侧分离鼻黏膜直达蝶窦底,暴露骨质。
谢克将鼻中隔和蝶窦前壁交界处的骨性隆起结构蝶嵴作为手术中线。犁骨恒定于中线,是确定中线避免左右偏斜的主要解剖标志,而单鼻孔直接入路因为需将骨性中隔推向对侧的关系,定位标志不太明显,所以确定手术中线主要依据残留的蝶嵴上端。这也是谢克把蝶嵴置于术野中间的原因。
打开蝶嵴的时候,谢克沿中线进入,用咬骨钳向下、外、内三个方向咬开前壁,向下至蝶窦底,向外至蝶筛隐窝,向内则咬除蝶骨嘴、蝶窦中隔和部分犁骨。
进入蝶窦之后,谢克辨明海绵窦骨质和鞍底,磨开鞍底骨窗。由于肿瘤高度幅度比较大,所以谢克尽量将骨窗开在向鞍结节靠近的地方,方便切除。
接过护士递过来的穿刺针,谢克经硬脑膜行鞍内穿刺,确认没有脑脊液和动脉血抽出,十字切开硬脑膜。如此,肿瘤便可在直视下完全切除了。
谢克遵循由下向上的原则,先切除鞍内、海绵窦内及窦旁展的肿瘤,然后再切除鞍上部分的肿瘤。
旁边的助手可以从显示屏上看到谢克灵活的动作,从各种不可思议的角度,使用各种规格的刮匙去搔刮肿瘤。垂体瘤的质地稀软,谢克在刮到肿瘤边界的时候会有明显的阻力提示,所以他便更加放开了,再加上他本人有别人无法想象的感知天赋,这度便相当令人侧目。
肿瘤切除后,谢克把一个吸引器放置在瘤腔里,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进一步清楚残余瘤组织。这些做完了之后,谢克在镜下没再现残留,但保险起见,他再次使用感知能力,将术区在自己的意识中显露。
第123章 告别-->>(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