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章 祖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契在手上,怎么可能会轻易被夺走呢?

    蔡氏显然也是想到了这一点,忽然抬头问胡氏:“地契呢?蔡府的宅子,怎可轻易便被夺了去?我们原是该有地契的呀!”

    胡氏胡乱抹了把眼泪,长叹一口气道:“妹妹忘了,前年,公公被冤枉勾结叛党,被判了斩立决,没收全部家产,一众族人亦被牵连,死了好多。”

    蔡氏黯然。

    的确,两年前她们家被卷进了官司,差一点被灭了九族。而这一切,不过是因为蔡家在当地颇有名望,县令擢升,两个同知都盯上了县令这个位置,明争暗夺。

    偏偏这两个同知都是心术不正的人,由于蔡老爷乐善好施,在当地十分受百姓爱戴,两个同知都想求得蔡老爷的支持。

    蔡老爷惯不喜同这类奸诈小人打交道的,于是一直避着。可尽管如此,仍然惹祸上身。

    最后,姓孙的同知当上了县令,而与他争过县令的刘同知,仍然是个同知。只不过再也没有了从前同他争县令时的张狂,反而收敛许多,对他俯称臣。折让孙县令很是满意。

    没过多长时间蔡老爷便被孙县令诬陷是反贼。当日红花教四处作恶,是皇帝的痛处。孙县令命人搜了蔡家,在地窖中搜出了一本红花教的人员名单,这一手是给了蔡家致命一击。

    其实明眼人都知道,孙县令只要买通一个蔡家家奴,将名单藏进地窖便可。这样卑劣的手段,却很有用。蔡家财产被尽数没收,就此,没落了。

    可谁知,峰回路转。事情生没有多长时间,孙县令便被人告了。说他公报私仇,陷害良民,替蔡家翻了案,得以沉冤昭雪。当时被配到边疆正在路上的蔡家众人亦被放回来了,这本是好事。

    但谁知,这位蔡家翻案的,便是那第二个,姓刘的同知。后来孙县令获罪,姓刘的因举报有功,成为了新任的县令。

    孙县令很是后悔,他原本想解决了蔡家再去解决姓刘的,谁知被姓刘的钻了空子。

    蔡氏一族都对刘县令感恩戴德,谁知那刘县令却只笑着允诺替他们将蔡府财产算清还回去,却迟迟没有动静

第六章 祖宅-->>(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