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86 六郎病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好六郎,你可要好好的,姐姐什么都没有,只有你和二哥哥。要是你出了什么事,姐姐怎么办?”赵令仪把六郎揽入怀中轻声说道。

    或许就是因为赵令仪随口的这几句话,却触动了六郎的心思,六郎终于哭了出来。

    他确实没有想过,四姐姐的心思会和他一样,如今一听之下,才知道,原来四姐姐竟然也是和他同病相怜的。

    可不是么,前头母亲去了的比姨娘还早,四姐姐从四岁的时候,就是一个人了,一样也是父亲不疼爱,失去了亲身母亲,为什么四姐姐就和自己不一样呢?四姐姐这些年已经创出多少的事业来,可自己却只能躺在床上一蹶不振。

    一直想不通的事,忽然就这么想通了,六郎自然是很快就好起来了。

    为了让六郎能开心些,等六郎病好了以后,赵令仪特意带着他去轻裘阁和百草堂去看看,且笑着告诉他,以后,凡事百草堂赚的钱,有一成是他的。

    六郎其实已经听二郎说过了,可这时候听四姐姐说,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倒是六郎身后的小厮,听了这话,不由开怀笑道:“小的可是听人说了,这百草堂现在都算是京城里最赚钱的铺子了,虽然只是一成,可是,六爷您才几岁,攒上几年,娶媳妇的钱都不缺了。”

    这小厮忽然就冒出这一句话,却让众人忍俊不禁,就连六郎不觉都开怀笑了道:“你这小子,才几岁?就想着攒钱娶媳妇了?”

    “小的说的这是真心话,从小的跟着六爷以后,爹娘就说了,我将来娶媳妇的钱要让我自己攒呢,可是到如今我才攒了四两银子,不过我也不着急,左右才十岁,离成亲还要好几年的时间呢。”

    这小厮叫做洗笔,跟着六郎也有三年时间了,从最开始一个月五百钱的小厮,到现在每个月也有一吊钱了,可是这小子平日里最是馋嘴,所以每个月得了月钱,除了必要的开销,就是吃零食,以至于到现在才攒了四两银子还颇为得意。

    “如今,你主子也算财主了,以后,你要是服侍的好,说不得你成亲的银子就不用你费心了,你主子不拘是那里省出来些,也够你娶媳妇了。”赵令仪也被主仆两个的对话感染了,笑着说道。

    六郎听姐姐这么说了,便也笑着说道:“既然你四姑娘开口了,小爷自然不能太小气,罢了,你只管找媳妇就是,将来娶媳妇花银子的事,你就不用操心了,得了月钱只管买零嘴吃就是。”

    “小的谢谢六爷,谢谢四姑娘!小的这可是前世修来的福气。”这小厮也机灵,忙就作揖道。

    赵令仪看着他如此卖力耍宝,便笑道:“因着你今日表现的好,这个银锞子就赏给你了。”

    赵令仪可不是傻人,自然知道,这洗笔如此卖力的耍宝是为了什么,便从荷包里取出来一个喜鹊登梅的银锞子说道。

    洗笔原是为了和六郎的感情才如此卖力,却不想无心插柳柳成荫,四姑娘居然赏他了,还一下子就是一个银锞子,看这银锞子,怎么也有八钱重,比他半个月的月钱还多呢。这个月可就真的富裕了,回头就去刘记买零嘴儿去,顺便给小四儿也带一份。

    这洗笔却是欢快的想着自己的心事,冷不防,赵令仪在一旁道:“只有一点你可得记住了,零嘴儿吃多了,万一把你吃成个小胖子,将来可不许埋怨找不到媳妇。”

    看着洗笔,不知道为什么,赵令仪就是想逗弄他两句。

    洗笔忙就把头连连晃动说道:“自然不会,小的都是有分寸的,何况,不过是一点点的零嘴儿罢了,那里就能吃的发福了。”

    定国公府的月例银子虽然不少,可也绝对算不得多,故而,零嘴儿又都贵,一个月能吃两次就不错了,那里就能胖了,何况他还要省出来些银子,给小四儿买呢,能到他嘴里的就越发的少了。(未完待续)

    186六郎病重

    转眼之间,已经过了一年时间,这一年二郎没能如愿以偿的做举人,只能继续读书。不过中了秀才,却不用继续在定远伯府读书,而是去了国子监。

    且对于二郎而言,也定下了人生最重要的一件大事,那就是他订了亲。

    年初的时候,窦氏在征询二郎意见之后,做主为他和窦玉娘定了亲事,两家已经决定开年之后到了春天就让二人成亲。

    说起来,这件事也是巧合,窦玉娘虽然住在定国公府,可二郎大部分时间却是住在定远伯府的,一个月在家的时间也就只有两天,两个人在定国公府虽然接触的时间不多。

    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两个人竟然彼此之间有了感情。

    知道了这件事之后,窦氏心中还有些担心,二郎是庶出的孩子,可玉娘却是窦家正经的嫡出长女,故而怕自家的兄弟和弟媳妇嫌弃二郎,所以去了一封信询问。

    不想窦家大舅爷竟然是开通的,回信说,只要是女儿不反对,他们夫妻两个没有任何意见。

    其实,窦氏不知道的是,当年她为了照料弟弟和妹妹,耽误了一辈子的大事,到了最后二十多岁才嫁了赵仲康做填房,却是一天舒心日子都没有,做为弟弟的窦家大舅爷,心里总还是觉得亏欠了姐姐的情分,满心满眼就想着报答。

    因此当初赵令仪去信说是让窦家安排一个孩子来陪伴窦氏的时候,窦家大房夫妻二人已经想到了这一步。窦玉娘,便是他们安排过来照顾窦氏的。

    原本的想法是,窦氏自从过门也没有自己的孩子,夫君又不受待见。现在石老太君活着,还算是有个依仗。万一将来石老太君去了,只怕是窦氏难免孤苦无依,若是二郎是个人品不错的,嫁给二郎自然最好,万一这门亲事不成,不能嫁到赵家。也能嫁入京城。这样也算是留在窦氏身边了。将来总也是个照料。

    对于此事,窦家夫妻二人也没有瞒着女儿。在窦玉娘启程之前,窦家夫妻便把其中关节都告诉了女儿。

    而窦玉娘也不是没有成算的人。她既然知道了自己来京城的使命,又想着姑姑这些年确实艰难,故而从到了京城之后,就暗中观察二郎。

    她仔细想过。要是二郎是个值得依托的人便嫁他也无妨,所谓的嫡庶之分。其实说白了也算不得什么。难不成嫁给庶子这一辈子就真的低人一等不能抬头了?可这世上,庶子成器的例子比比皆是,有些庶子因为受到的打压多一些,反而比嫡出的更加懂得上进。到了最后反而才是撑起家业的那个。

    窦玉娘见二郎的时间虽然少,可却很是留心观察他,素日里也留心听府中人对二郎的评价。如此大约半年,她才肯定了。二郎和姑父竟然不是同一类人,是个能托付一生的。

    由此,窦玉娘心里便定了主意,时间长了,自然是对二郎有了好感,只不过她天生内向,所以只把这份感情埋在心中。

    而二郎因着对窦氏的感情,对窦玉娘这个只身到京城的表妹自然也是诸般照顾。一来二去,竟然在心里也有了这个看似温柔实则有主意的女子。

    说起来,能发现二人互生情愫,还是赵令仪的功劳,不过赵令仪只是暗自对窦氏说了,让窦氏自己考虑。这样的事不是她这个做妹妹的能从中搀和的。

    如今,二人已经定了亲事,窦玉娘也已经回去,只等着到了来年春天就进京成亲。

    毕竟是府中的嫡长女,又是为了照顾姑姑回报上一代的恩情,才不得已要嫁给庶子,窦家大老爷和大太太对女儿已经很是愧疚。好在二郎也是个有出息的,二人在进京述职的时候见了一面,也才算是放心了许多。

    不过,他们夫妻也不想太委屈女儿。毕竟,女儿嫁的是庶出之子,将来能分的家产有限,且现在就能看出来,定国公府已经是寅丑卯粮,将来说不得日子会越来越

186 六郎病重-->>(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