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三章.聪明之人(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至于张衍圣本人,对此都没有发觉。

    而如今,不知因为何事,张衍圣那些被压制的某些特质,那些被张衍圣下意识的隐藏在心底深处的心思想法,竟是突然无可抑制的爆发了,进而让他产生了脱离张谦的心思——文先生虽然尚未与张衍圣接触,但一生最擅长的就是人心,仅仅只是张衍圣对楚灵帝的一个请求,以及一些信息资料,就与八贤王和萧漠一般,隐约猜到了张衍圣的目的。

    想到“帝儒”一脉传承的种种手段,以及那“传承三戒”,文先生更是眉头大皱,有些后悔,似乎自己这些年来,教给张衍圣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一些。

    ~~~~~~~~~~~~~~~~~~~~~~~~~~~~~~~~~~~~~~~~~~~~~

    就在文先生暗思之时,轿外突然有人禀报道:“文总管,属下刚刚得到消息,八贤王与萧漠,此刻正在‘青云楼’密谈,而少主也正往那里赶去,但因为防备严密的关系,密谈细节,却无法得知。”

    “知道了。”

    文先生缓缓答道,眉头一皱,再次陷入了深思。

    却是文先生突然想到,那位英明神武的八贤王,何尝不是亦如张衍圣一般,是一个天生聪慧之人,而且出身高贵、志向远大。

    或许,是因为“传承三戒”的关系,对于集合了“天生聪慧”、“出身高贵”、“志向远大”这三点于一身的八贤王,文先生总是隐隐有些顾忌,总觉得他那英明神武的气质外表下,隐藏着一颗偏激至极的心。

    而就在文先生暗思之间,他所乘坐的轿子在一众丞相府侍卫的护卫下,穿街走巷,终于回到了丞相府。

    但文先生却不知道,在丞相府所在街道转角处,一处茶摊之中,正有两位半百老者,紧紧的盯着他的身形,直到不见。

    “没想到,小师弟竟然成了当朝丞相的文胆谋士,当初老师选他为嫡传继承人,果真不假。”

    其中,一位面容和蔼的老者,悠悠道。

    “老师虽然才智通天,但也不一定做什么都是对的,至少,小师弟他没有选到一个好主公。”

    另一位老者神色阴晦,缓缓道。

    “也不能这么说,如若张谦老死,他和我们也算是共奉一主了,可惜,他更忠于张谦。哎,本来还想与小师弟叙旧一番的。但下次见面,就是不死不休了,有他存在,对小主人的影响限制。实在是太大了。”

    面容和蔼的老者,眼中突然闪过一丝狠色。

    与此同时,青云楼。

    八贤王等待良久后,终于等到了萧漠的回答。

    “王爷,您也知道子柔的性子,更清楚子柔这段时间所面对的形势,王爷为国为民,子柔固然钦佩,也愿意助王爷您一臂之力,但至少在一两年之内。子柔无法直接为王爷说话办事……”

    这番话大意就是,萧漠同意与八贤王结盟,改革时政,但仅仅只限于出出主意,或者隐晦的帮忙——冲锋陷阵的事情。就只能谨谢不敏了。

    但八贤王却不在意,得到萧漠的答复后,只是大笑道:“只要子柔肯助本王,无论如何,本王只会有喜无忧!!以子柔之智,与本王合力,不仅文人特权可收于国。我朝其他的时政弊病,如那臣权与贵勋特权过大等等,解决之日,亦是可期。”

    听到八贤王之言,萧漠只觉得目瞪口呆。

    原来他不仅仅想限制文人特权,还想要限制勋贵特权与臣权!!

    看到萧漠神色间的惊讶。八贤王才发觉自己的失态,自嘲一笑后,说道:“子柔见笑,是本王过于激动了,实是这些弊病。本王虽然看的清楚,但数十年来,无法言明,也轻易不敢言明,今日有了子柔这个知己,却是一时失态了。”

    “哦?八王爷您还想要限制臣权与勋贵特权?”

    八贤王点头道:“是啊,子柔,想必你也能看得明白,贵族特权之多,不逊于文人特权,只是贵族数量不如文人,所以隐患不显罢了,但无论如何,总归是一个隐患,必然要加以限制,不能任其发展。天下乱于流民,流民产于土地兼并,而土地兼并者,皆是这些勋贵!!当然,我朝勋贵,祖辈皆是有功于国,本王也不能亏待了他们,但却也绝不能让他们日后成为国家的拖累。”

    “至于臣权……”说到这里,八贤王冷笑道:“当年太祖之所以放权于臣,正是有感于千年来朝权更替,乃是因为君臣两方,君强则昧,臣强则逆,于是设立规矩,使君臣平衡,以保楚朝千秋万代罢了,但时至今日,我朝历代君王,只记得太祖那句‘垂手而治’,一再的放任臣权扩大,若不是军权一直掌握在我皇室手中,说不得哪天就有人造反了。然时至今日,那王翰张谦,竟是把手伸到了军权之中,臣权过大,已是到了不得不治的时候了。本王无意尽收臣权,但也必须要让臣权限制在太祖之时!!”

    萧漠点头,暗自苦笑。

    这八贤王,诸般想法志向,竟是什么都不瞒他。

    不过也是,既然已经将自己有志于限制天下文人特权的事情说出来了,那么就无所谓再多说点什么了。

    毕竟,从各方面而言,限制臣权与勋贵特权,招惹的麻烦,要比限制文人特权小得多,可解决的方法也要多得多。

    同时,萧漠也不得不承认,眼前这位八贤王,确实是当今朝野间少有的睿智之辈,楚朝的各般弊病,竟是看的一清二楚。

    恐怕,等他限制了文人特权、勋贵特权与臣权后,就要改革历法,重定土地、军队、经济之法了。

    有时候,一个人如若太聪明,实在不是好事。

    果然……

    见到萧漠神色间若有所思,八贤王又解释道:“不过子柔放心,本王绝非鲁莽无知之辈,三权的限制,各方各面,形势复杂,本王虽然心中急切,但也绝不会一同进行,而是分步行事,小心布局。”

    说着,八贤王又是一声长叹,道:“按本王的猜想,仅仅是限制文人特权,即使一切顺利,就需你我至少三五年之功,更遑论限制臣权与勋贵特权了,那不过是将来的打算罢了。更何况,你我也不能将心思全部放在限权二字,毕竟,诸般法度的改革,祛除时弊,防患未然,才是正途……”

    或许,这些心思想法,已是在八贤王这里憋得太久了,如今终于有了施展的机会,又有了萧漠的赞同,一向威严如他,一时间竟是言语不绝。

    不过,萧漠总觉得,八贤王并非当真这般兴奋,至少,他的眼神,依然冷静如旧,隐隐间不断的打量着自己,不放过自己的丝毫神色变化。

    八贤王今日之言论,对萧漠而言,既是一场推心置腹,也是一次考察……

    不过,八贤王的种种言论与设想,大都是有利于国的,诸般法度的改革,想法也近乎于成熟,远比如今楚朝所沿用的旧习要先进。

    刚开始,萧漠还只是在无奈的听着,但渐渐的,被八贤王的想法所吸引,暗生钦佩,竟也不由自主的参与其中,插口而言,将一些后世的想法讲出,进行讨论。

    就在两人刚刚谈的兴起之时,房间门外,突然传来了邓尚全的声音。

    “王爷、少爷,张衍圣大人回来了。”

    还未等萧漠与八贤王应声,门外又有八贤王的亲随禀报道:“王爷、萧大人,丞相张大人求见。”

    ~~~~~~~~~~~~~~~~~~~~~~~~~~~~~~~~~~~~~~~~~~~~~

    ps:这章字数比较多,更新晚了,见谅。闲话几句。三国英雄辈出,但杰出谋士更多,也更让人印象深刻。然最出色的谋士为何人,针对这一点却是常有辩论。大多数人都认为是郭嘉,但虫子认为是贾诩,奇怪的是,竟很少有人认为是诸葛亮……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