噜了一句:“以牙还牙。”
其实,她这是多此一举。唐僧本来是从深心里面恭敬这位身为阿奢理儿寺住持的木叉鞠多,可当听他说了这些话以后,就把其视如粪土一般。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一个人的态度一旦生转变,便不会再畏惧那些貌似强大的对手。
针锋相对就此拉开!
玄奘慨道:“《俱舍论》与《毗婆沙论》在我们大唐国中已经有,可视为普通的佛经,贫道正是因为痛恨这二论中所说的法理稀疏不全,且又粗浅,并不是佛法中的追源道理,这才西来求取真经。”
木叉鞠多怒而打断道:“你,你口出诓言!”
玄奘继续他的话,并且字字用力,意在针锋相对,“贫道此行的目的正是想要修学大乘法的《瑜伽师地论》,这《瑜伽师地论》乃是后身菩萨弥勒大士所说的深论,如今却被你说成是邪书,身为虔佛者,难道你就不惧怕无底的阿鼻地狱之坑吗?”
由于玄奘的突如其来的抢白,木叉毱多准备不足,而又不能示弱,仓促之下只好信口对答一句。这一仓促,就打断了原有的思路,并且亵渎了弥勒佛。对佛家弟子来说,你可以有不同的派别信奉不同的菩萨,但万万不能亵渎神灵,如果否认,众目睽睽之下,那就等于打了诳语,同样是佛家大忌。
不过,木叉毱多毕竟是见过风浪之人,也不跟玄奘纠缠会不会下地狱,而是又来一个反问。
木叉鞠多气得七窍生烟,他硬声道:“《俱舍论》与《毗婆沙论》其中的深妙佛法你根本不能领悟,怎可说它粗浅又稀疏不全?”
木叉毱多的反击也是十分犀利,直接把话题引到自己最熟悉最擅长的一部经书上,他对自己某一方面的佛学修养很有自信,就算玄奘天资聪慧,其二十多年的专业修养总不可能敌不过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僧吧!
由于对《毗婆沙论》这样具体的经书研习不深,这个时候,玄奘确实有些犯难,他学识天分再高,在面对学术前辈的时候总会心里没底,担心自己一口血气过后对方的后招层出不穷。
玄奘决定用老办法,跳出去,兜回来,于是他继续反问:“那……请问法师,你现今对之了解了吗?”
不说我解不解,而是问你解不解,而且还是用一种尊师重教的语气来问,给木叉毱多一顶高帽子戴,看你怎么回答。
从见面开始,木叉毱多和玄奘的对话几乎都是在问和反问中进行,二人都擅长使用这个谈话技巧:问是试探,谁老老实实的回答,谁就会被对方牵着鼻子走,所以双方都不回答,都以反问来继续,是规避陷阱,也是施展反击。
木叉毱多抛
第二百四十九章 逆血唐朝——《西域记》36-->>(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