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你是什么时候离开学校的呢?”
“七月二十号,我在家只呆了二十五天,八月十五号,我就回学校了。”
“赵老师是什么时候离开学校,又是什么时候回到学校的呢?”
赵春庭曾经向警方提供过韩国柱这方面的情况。
“赵老师是七月十几号离开学校的,但在离开学校之前几天,他一直没有在宿舍睡觉,回学校的时间是八月二十几号,但他好像已经在宿舍睡过几天。”
“根据是什么?”
“我回到宿舍的时候,他的床上很干净,桌子上也很干净,所有东西摆放的都很整齐,一个暑假过来,床上和桌上最起码要有一些灰尘吧!我虽然回学校的时间比较早,但大部分时间住在龙尾坡——暑假期间,学校的食堂不开伙。对了,垃圾桶里面有不少鸡蛋壳,鸡蛋壳应该是赵老师扔在里面的。”
刘大羽清楚地记得,赵春庭就是根据垃圾桶里面鸡蛋壳的数量判断出韩国柱回学校的时间的。
“垃圾桶里面的鸡蛋壳不是你扔的吗?”
“我是扔了一些,但大部分是赵老师扔的。”
“暑假期间,有没有老师不回家,一直住在宿舍里面呢?”
“没有。”
同志们觉得韩国柱提供的情况非常重要。
审讯结束以后,刘大羽一行去了翠屏山。
韩国柱所言非虚,翠屏山上,最多的树确实是松树和榆树。
韩国柱的判断也没有错,方文静出事的那片杂树林里面有很多榆树,在同志们走进杂树林的时候,就有几片榆树叶随风飘落。叶片成寿桃状,果然只有指甲大小。在方文静“自尽”的那棵歪脖子松树周围就有五棵榆树。在地上飘落的树叶中果然有很多榆树叶。
欧阳平走到靠近歪脖子松树最近的一棵榆树,抬起右脚在树干上蹬了一脚,树干抖动了几下,顿时有几片枯树叶落了一下,其中一片树叶落到了欧阳平的右肩膀上。
一片小小的树叶,使赵春庭的嫌疑迅速上升。
但只凭一片小小的树叶,是没法和赵春庭正面接触的。调查还要继续。有榆树的地方不仅是翠屏山,赵春庭想找到托词应该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情。
抓蛇要抓住蛇的七寸。很显然,小树叶肯定不是赵春庭的七寸,充其量只是一个疑点。
既然是疑点,那就以这个疑点为起点,继续调查。
刘大羽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方文静的好朋友石晶晶,石晶晶曾经说过,新学期开始以后,方文静在课堂上总是神不守舍,注意力不集中,为此,任课老师经常点他的名,过去,老师也经常点方文静的名,但都是让方文静回答问题——或者到黑板上做题目。现在却是批评她上课开小差,精神萎靡不振。思想品德课的老师刘再秀也说过这件事情。现在,刘大羽想到了一个问题,之前,在赵春庭还没有进入同志们视线的时候,刘大羽不可能想到这个问题。学生——特别是一个好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作为老师,作为班主任,不可能不批评几句,批评是轻的,赵老师还应该把方文静请到办公室好好教训一顿才对。那么,在课堂上,赵老师有没有批评过方文静呢?如果其他任课老师都批评过方文静,而唯独赵春庭没有批评过方文静,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有必要找石晶晶等同学问一问。
于是,大家去了学校。大家走进学校的时候,是下午第二节课下课,第三节课,六(3)是音乐课,因为音乐老师生病请假,所以,音乐课改成了自习课。
董青青跟随刘主任到教室去喊石晶晶、赖小青和闵彩霞(笔者在前面曾经提到过这两个学生,十七号早晨,同志们勘查现场的时候,就是这两个同学认出方文静来的,她们俩住在翠屏山北麓的御道街,十七号早晨,这两个人在上学路上,正好遇到同志们勘查现场)的时候,赵春庭正坐在讲台上一边照应自习课,一边批改学生的作业。
当刘主任和董青青出现在
第二十三章 赵春庭疑点多多-->>(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