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树林里,能俯瞰到成贤小学校园的一部分——一部分围墙,一部分建筑物的高挑的屋脊和飞檐,大部分建筑被茂密的树冠遮挡住了——学校里面的树比较多,而且都是有些年头的老树。修所长说:成贤小学曾经是“建邺盐司”的旧址,在宋朝后期就有了,到清代末期,盐司取消,后来成为私宅,解放以后改造成学校,文革中遭到严重破坏,文革结束后,经过修葺,建筑勉强恢复原貌,既成了名副其实的学校,还成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学校这样的地方,对保护文物是有利的,如果变成民宅,那就很难说了。
学校的大门前有一个半圆形的池塘,池塘的岸是用青砖砌成的,在“建邺盐司”遗址,保存完好的就只有盐司前面这个池塘。池塘里面的水很清,据说池塘的水和秦淮河的水是相连的。
成贤小学的大门是一个带有小庑殿顶的建筑,两边是很高的围墙,门楣和围墙上有明显的修葺的痕迹。
在大门右边的墙上,镶嵌着一个铜牌子,铜牌子上写着“建邺盐司遗址——江苏省省级文保单位”等醒目的大字,下面则是对“建邺盐司”的介绍。上面是中文介绍,下面是英文介绍。
学校的建筑分四个部分,总体上看,成“器”字形,一进校门,就是教学区,就能看到两个对称的圆形门,一条人字形的鹅暖石甬道直通向东西两个圆门,圆门内是两个正方形的院子,院子四面都是教室,教室前面是一个“口”字形长廊,在北边和东西两边各有一个圆门,走出北圆门,东边是教师宿舍区,学校的食堂也在教师宿舍区——是教师的食堂,学校的学生都住在学校的附近,他们不需要在学校吃饭,学校的教师有相当一部分住的比较远,有些老师还是外地人,这些老师住在学校里面——金校长说,住在学校的老师有十一个人,两个女教师,九个男教师;西边是一个花园,学校的行政部门,包括图书馆和微机房也在花园里面。教学区的房子全是平房,教师的办公室和教室在一起;教师宿舍和行政部门办公的地方都是两层楼。
一——三年级在前西院,四——六年级在前东院。每个年级有四个班级。方文静所在的班级在前东院东边第三个教室(由南向北数)。
金校长领着四个人先来到六年级(3)班的教室前,现在正是上课的时间,教室有前后两个门,前门上挂着一个白底红字的木牌子,木牌子上写着“六(三)班。这节课是数学课,两个学生正在黑板上写算数题,赵老师则在座位之间巡视,学生们正在练习本上写算术题。
最先看到同志们的是赵春庭,他走到前门口,朝金校长和刘大羽点了点头,然后目送着同志们从教室前面走过。
刘大羽和郭老注意到,在第二组第三排桌子上,空着一个座位,桌子上还放着一个练习本,这个座位应该是方文静的,如果没有出事的话,方文静应该坐在这个位子上上课,写算术题呢。
由于教室是老式房子,光线比较暗,所以,教室里面,八盏日光灯都亮着。
同志们的出现,在教室里面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同志们应该知道方文静出事了。
在六(3)班和六(4)班教室之间也有一个圆门,圆门外是操场——即运动区,运动区是后来开辟出来的,在成为学校之前是没有操场的。圆门有两扇半圆形的大铁门,操场不用的时候是上锁的。上午没有体育课,所以,此时大铁门是锁起来的。一根很粗的铁链在两扇大铁门上缠绕了好几道,铁链上挂着一把大铁锁。
刘大羽和郭老站在大铁门跟前朝外面看了看,所谓操场,就是一个足球场,一个跑道(足球场的四周就是跑道),两个篮球场——这是一个敞开式的操场,操场的北边是山林,操场的东边是一条上山的路。
刘大羽对这两扇大铁门比较感兴趣:“金校长,这道门平时都是锁着的吗?”
“体育课一般都在下午,下午放学的时候锁门
第三章 刘大羽学校觅影-->>(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