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想,但同志们还是从大海里面捞到了黄文青这根针,线索就是黄文青的女友戚继红提供的荆南肉联厂发工资时所用的信封。
告别房书记等人,离开肉联厂以后,同志们去了下关区石婆婆庵路324号。”
从肉联厂到石婆婆庵路,汽车只用了十分钟左右的时间,石婆婆庵路是大桥南路附近一条比较宽的巷子,明清时期,在这条路上曾经有一个尼姑庵,后毁于战火,尼姑庵没有了,但这条路还用原来的名字——石婆婆庵路。在石婆婆庵旧址对面有一条窄巷,黄文青的父母就住在这个巷子里面。
汽车停在北巷口一家烟酒店旁边的空地上,欧阳平一行步行上了石婆婆庵路。
一行人快走到巷口的时候,远远地看见两个身穿制服的人站在巷口,这两个人是多伦路派出所的所长姚炳坤和户籍警张兵。在汽车上,欧阳平和姚所长通了一个电话。有姚所长和户籍警在跟前,调查会比较顺利一些。
走到324号院门前,张兵停住脚,在门上敲了三下。
“谁啊?”院子里面传来一个老太太的声音。
“黄大娘,我是派出所的张兵。”张兵回答道。
“是张警官啊!你等一下,我这就来给你开门。”
一分钟以后,大家听到了移动门栓的声音。
很快,一扇门慢慢打开,老太太扫了一眼站在院门口的人,她愣了一下,脸色突然阴沉起来。
黄文青的鼻子遗传的是母亲的鼻子,老太太的鼻子和黄文青的鼻子一模一样,扁平,鼻孔像一根豆芽菜。
“黄大娘,这位是市公安局刑侦队的欧阳队长,他们来找您和大爷,想了解一点情况。”
“了解一点情况——了解什么情况?”老太太用身体堵在门口,右手紧紧地抓住右门框——她不太想让同志们进院门——老太太应该是意识到了什么。黄文青好好的工作不干,整天在社会上游荡,一天到晚,人影子不见帽顶子,做父母的不可能不担心。
“黄大娘,我们能进屋谈吗?”
老太太还在迟疑。正在这时,斜对面的院门开了,同时从门缝里面伸出一个脑袋来。
老太太不再犹豫,她将两扇门完全打开。让同志们进了院门。
“谁啊?”一间屋子里面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此人应该是黄文青的父亲,他咳嗽的很厉害。
“是派出所的张警官。”
“咳——咳,张警官,咳,他有什么事情啊?”
“他们想找我们了解一点情况。”
“你——咳——咳——把他们带到堂屋,咳——我这就过来。”
老太太将同志们引进堂屋。
堂屋里面有一张大桌子,大桌子两边放着两把椅子,桌子下面放着两条长板凳。
老太太从桌子下面抽出长板凳,让大家坐下。
不一会,一个六十几岁的老头拄着一根拐杖,一瘸一拐地走进堂屋。
欧阳平站起身,将老人扶到椅子上坐下。老太太拿了一瓶止咳糖浆,拧开盖子,递到老头的手上。老头喝了几口糖浆,咳嗽似乎好了不少。
欧阳平和老人面对面地坐在一起。
欧阳平从老人的脸上看到了黄文青的遗传痕迹,黄文青的眼睛和老人的眼睛一模一样。
老太太要去泡茶,被张兵拦住了:“黄大娘,用不着泡茶,您也坐下来,您坐下来,我们才好说话。”
老太太搬了一个方凳坐在门口。
欧阳平从皮包里面拿出三张身份证复印件,递到老人的手上:“请两位老人家看看,这——是不是你们的儿子黄文青啊?”
作为父母,他们养育儿子几十年年,和儿子朝夕相处多少个春秋,所以,他们对儿子的脸是非常熟悉的,两位老人家应该能从照片上认出自己的儿子。
老头接过三张身份证复印件,一张一张地看了起来,看完后,又一张一张递给老太太。
第四十三章 黄文青三次买冰 时间上正好一致-->>(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