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 回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才现范氏大族果然名不虚传虽然在朝中并没有什么大官但那些远方堂亲们似乎都在朝中要害部门里吃着肥饷一个个活得挺滋润。

    后几日先领着婉儿回了相府拜见老丈人与大宝依依不舍的告别然后又去靖王府拜见那位相熟的王爷。还没等消停阵太常寺少卿任少安鸿胪寺少卿辛其物又是两顿宴请这是曾经共事过的官员怎也无法推脱范闲只好拼将一醉了了这两椿来往。

    一晃便入了二月此时各路各州各县的举子们已经入了京都有钱的找客栈住下有人的找亲戚投奔没钱没人的只好跑到京都郊外那些书熟里将就一下就连太学的宿舍如今也已经开放专供那些实在没有地方去的举子们暂住一阵。

    会试由礼部主持分作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七、十二、十五日进行。所以等范闲入太学就职的时候时间已经有些紧了好在他这个五品奉正只是个虚职属于圣上一高兴之下胡乱点的太学方面对他也根本没有安排。会试已近太学自然也不需要他去授课所以倒也清闲。

    只是偶尔还是会有在太学就读的各地举子跑到他的房间里双眼绿光地望着他像极饿狠了的狼群。

    范闲刷的一声打开手中折扇在这冬末春初的天气里摇个不停将身边的学生们冷得闪开一段距离后才微笑说道:“诸位本官年岁尚浅若说教育二字是万万当不起的所以此事请再莫提起免得羞了我这张脸啊。”

    见他说话风趣这位以十七稚龄便官至五品的朝中大红人似乎也不是那等白眼看人的权贵模样这些学生们的隔膜感渐浙退祛。有人便壮着胆子开起了玩笑:“范大人初入京都便曾在一石居上点评过风骨二字如今大人却有心思扇扇子了。”

    范闲哈哈一笑应道:“这说明什么?说明本人向来喜欢胡闹说什么话都是做不得准的。”

    ……

    朝中关于此次大比的主考同考以及提调早就已经定了人选。凭范闲十七岁的年纪五品的官职本就有些骇人但依然远远不足以成为这些重中之重的角色。但是他的诗名毕竟早已流传在外虽说曾经誓再不写诗但似乎也没几个人当真。那些学子们总想从他嘴里再诱出点儿什么至不济若真得了范闲一声赞也算是意外之喜。

    澹泊书局的《半闲斋诗集》早已行销全国所以从各州郡赶来的举子不免对这位名动京华的年轻人感到十分好奇有些莽撞的人更是靠着一张嘴竟真找着了范宅的位置只是看着那门脸那石狮才知道这位范才子并不仅仅是腹中锦绣竟是真的披锦绣而生的权贵子弟阶层森严这些举子哪敢贸然叩门相访只好悻悻然离去。

    范闲

第四章 回京-->>(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