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兰斯顿的表态,路易十四这才怒色稍霁,狠很地威胁一番,直到看见勋爵先生的畏惧之色,方才扬长而去。现场默哀和盛殄俗事完毕后,英国使节地随员们却看见,全权大臣莫兰斯顿依然面有惧色,心情本就沉痛万分的众人很是不解,正要询问勋爵,忽听莫兰斯顿抚摸着牛顿的棺椁,长叹一声,闷闷道,“你们说,本大臣如果改名字,是叫莫兰斯特好呢,还是莫兰斯萨好?”
随员们大吃一惊。都什么时候了,勋爵阁下不去想如何给伦敦禀报法王索赔消息,不去想如何写出议员罹难的调查报告,竟鼓捣着要改名字的私事?不过,莫兰斯顿勋爵地权势日隆,而且显见回国后又将大红大紫,随员们多少还是有些逢迎心态的,纷纷出了一系列的改名建议。莫兰斯顿却一个都没有听从,猛然把头一摇,直接就截掉了最后一字,决心改名“莫兰斯”。
随员们都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但勋爵先生却在内心中自言自语道,“前有少将皮尔顿,被你在尾买整得七荤八素,殖民地都差点被整垮;后有议员牛顿,被你一趟压惊宴,压得从此后荣也不惊,辱也不惊。。。。再搞下去,就说不定轮到我这莫兰斯顿了。。。凌啸啊凌啸,从牛顿信奉地神秘学上来讲,你就是名字中有顿字者的灾星,本勋爵就不信,改名了还避不开你的灾?”
莫兰斯顿忙着改名避灾的时候,莱布尼茨正在大农宫里和凌啸谈着这场火灾。
求知欲,是每一个科学家最基本的性格特质,更何况莱布尼茨这种人文和自然科学并修的大学者?他压根就不相信,牛顿的身死,是实验失败所造成的不幸!
可是,要说他想为牛顿讨个公道,那也完全是笑话。。。。一个同行,尤其是一个品行并不好的同行,几十年如一日地把你压制着,不仅诬蔑你地研究结果是剽窃,而且还满圈子地败坏你的名声、满世界追着你谩骂殴打,你倘若还不恨不得他消失掉,那你就比圣人还要圣人了!。。。莱布尼茨不仅不是圣人,而且,对凌啸还有着强烈的感激之情!
莱布尼茨之所以不停探讨火灾,一方面,他实在是为牛顿的“性格决定命运”感到可惜,而另外一方面。在青中国近况一书中,就对《孙子兵法》和《道德经》等兵谋书籍表现出强烈兴趣的他,很希望凌啸能透露出,是如何完成“一脚之仇砍整腿”。而且还搞得天衣无缝。
尽管老莱的态度是端正地,研究的目的也仅仅是限于学术性的,但超级King却显然不愿意谈论这方面。。。。有什么好说地,牛顿和莱布尼茨水火不容,既然只能用对中国有用的全才,当然就要不择手段除掉对立面了。难道留着牛顿,让他利用其巨大影响,一方面干扰在牛津和剑桥留学的学生,一方面干扰莱布尼茨帮中国张罗科学院的事情?。。。这就是政治!
凌啸微笑着王顾左右而言他。几通官话太极推手,便把话题引导到科教事业上来了。一听本职工作,莱布尼茨立刻很是尽职地笑问道。“殿下,臣仆以为,愈要建立科学院,必须首先了解贵国的科学界现状。敢问殿下,贵国现在的科学界里。大约有多少科学家?”
第四百七十四章 第三顿怕轮上,画饼才好招商-->>(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