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九章 渡头问海四夷近,莫解凭何怨当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凌啸只得支吾着应付一下。孤独啊。天地之间。举世众生。恐怕也只有凌啸一个人明白日后的这些强邻的能量和残忍。要说服一个人,他不觉得光凭空口可做到。所以他没有和魏东亭争轮,但是他已经将这件事情搁在了心头,自己要是面对民族以后可能的悲哀毫无作为,也白白浪费了老天爷地一声惊雷了。

    在何筒的三百骑兵和魏东亭一干海标的护卫下、凌啸他们向江宁中进发。

    凌啸在马上神色郁郁地想着心事、既然自己想要作改变的努力,就得有个章程。现在大张旗鼓鼓吹什么锁国就会落后、落后就会挨打,显然只可能被当成异端邪说,弄不好会惹祸上身。从康熙和魏东亭忌惮海外华人,诬陷他们是妄图颠覆清朝的海匪看来,康熙对于江山家业更加重视。这根本不是什么开门与关门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弱小民族统治庞大汉族的强烈担忧,更夹杂着视天下为一家之天下地纲常。为什么唐不怕开放?为什么大宋、大明都不锁国,到了清朝。就锁国了?原因在于他们都是汉族统治,不像清朝的以弱驭强。而康熙被孤悬海外的台湾纠缠怕了,被详人所造的红夷大炮轰死他曾祖父努尔络赤给吓住了!

    ,凌啸忽地眼头一亮,康熙在收复台湾后开海禁的目的是什么?是钱!是连年征战朝廷财政枯竭!想到这里,他忽然有了一个方向。

    “爷!”姜隐打断了凌啸的思路,“前面就是江宁城了。”

    “哦!”凌啸翘首顾盼、六朝古都,金陵王气,烟花秦淮、乌衣石头。数不尽的英豪,道不完地风流,这种名城,他实在难以不升起观望的兴致。忽地又连上自己刚才的思路,低头默然不语了,这里好像是后的国耻之地,没有今日国策的失误,何来日后积弱积贫几百年?!

    凌啸忽然很奇怪,自己似乎在心里很怨怒康熙。为什么为自己是在康熙时代吗?那如果要怪也应该怪自己没有尽力啊。在走向城门的这段距离里。凌啸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为什么自己要怪康而不是怪万历崇祯、怪雍正乾隆?

    魏东亭不知道凌啸为何忽然如此郁郁寡言。他哪里知道凌啸是在心里思量为何怪罪他的皇帝呢。不过巍东亭很快就找到了自以为的答案。

    城门口,虽然是人流来往繁密。接蹱摩肩的出出进进,兵丁、百姓、摊贩、行人和车马将城门处挤得很是热闹。但却别无迎接依仗。凌啸既是悄然而来,早接到魏东亭飞马相报的两江总督侍拉搭只是派了自己地中军官低调来迎接。魏东亭以为凌啸是少年新贵,对于排场很是在意。才郁郁寡欢的,正要安慰开解。却见凌啸注视着开路的骑兵,他们在狠鞭子驱逐摊贩呢。

    “倒霉,这可是我们自己地里面种的胡瓜,交了市税,才拿来的。凭什么驱赶我们?”

    凌啸忽然拍手道,“原来如此,所以我才怪你!”他的面上却毫无想通“原来如此”的快乐,只是愈加地苦闷了!<div align="center"><div align="center">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